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国科技之超级复制 > 第456章 良品率飙升

第456章 良品率飙升(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请...您....收藏6...9...书....吧....!

乔瑞达站在传送带的尽头,亲眼看着一排排半成品石墨烯芯片,走下生产线,送入无尘包装盒。而后几十个装满芯片的无尘包装盒打包放入无人货运小车,通过货运通道,送出车间,送往芯片检测和封装车间。石墨烯芯片的检测和封装过程,和硅基芯片基本一致。走完全部流程,最后生产出来的成品芯片,只看外表,和普通硅基芯片差别不大,都是黑乎乎的一个小方块。

离开石墨烯生产车间之后,乔瑞达一行人,又巡视了检测和封装车间,走完了石墨烯芯片的整个生产流程。

在最后的芯片封装生产线尽头,乔瑞达从样品盒里,拿起一枚尚带着余温的石墨烯芯片,看着芯片上激光刻蚀出的“m2”字样,颇为感慨的说道:“没想到,石墨烯芯片这么快就要和大众见面了。当他们见到搭载m2芯片的瑞达二代笔记比电脑,尝试过其堪比超算的强大算力之后,不知会作何感想?”

“想必是震惊和惊喜吧,反正我第一次使用搭载m2处理器的电脑的时候,是相当震惊的。不管打开什么软件,都是秒开,即使使用eda软件,对一张超级复杂的电路图,执行自动布线操作,也能在短短一秒时间内搞定。这样的电脑,对我们这些电子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上神器。”

这里是林孟松负责的地方,当然由他来带领大家参观和进行讲解。在生产线起始处,林孟松用专用夹具,夹起一片近乎全透明的石墨烯晶片,说道:“这就是石墨烯工厂最新提供的石墨烯晶片,采用的是蓝宝石衬底,这才让整张晶片,呈现出淡蓝色光泽。根据我们的检测数据,最新批次的石墨烯晶片,瑕疵率极低,一张八英寸的晶片上,往往只存在一到两个瑕疵点。甚至个别非常优质的产品,一个瑕疵点都不存在,属于完美晶片。”单层石墨烯,是无色透明的,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透光率达97.7%。不过单层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实在太薄了,非常的脆弱。工业生产中,为了增加石墨烯的强度,又不破坏石墨烯的结构,经常给石墨烯,加上一层衬底。而蓝宝石,或者说氧化铝,就是常见的衬底材质之一。

乔瑞达从林孟松的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夹具和石墨烯晶片,凑到眼前,仔细观察了一番。尽管附加了一层蓝宝石衬底,石墨烯晶片的厚度依然不高,看起来薄如蝉翼、晶莹通透、观感极佳。

“这一片晶片的采购价格是多少?”乔瑞达好奇的询问道。

“一片8寸石墨烯晶片的采购价格,是八万块,6寸石墨烯晶片的售价稍低,大概在四万块左右。这还是集团内部采购价,如果是对外销售,单位要从人民币直接换成美金。”林孟松颇为感慨的说道。

“啧啧啧,这东西还真是昂贵,简直价比黄金。幸好生产石墨烯晶片的工厂也是自家的,否则还不心疼死。”乔瑞达将石墨烯晶片放回原处,忍不住吐槽道。

“是呀,我们财务部自从全部换装了搭载石墨烯处理器的电脑,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很多。以前每到月初那几天,为了整理账目,做上个月的月度报表,经常需要财务部的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好几年。自从换装新电脑后,大家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往往每个月的前两天,就能做出上个月的报表,而且不用大家加班。”

“大众的反应我不清楚,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的老板和高管怕是会非常的震惊和恐惧吧。他们靠着垄断x86架构,赚了大笔的资金,过了几十年的舒服日子。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是在软硬件两个方面碾压他们,如何恐惧都不过分。”(本章完)

石墨烯芯片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设备都可以自动运行,不能自动运行的,也配备了工业机器人,不需要人类操作员手动操作。这样做可以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有利于排查问题,进一步提升芯片良品率。乔瑞达一行人,沿着生产线往前走了十几米,才遇到第一名工程师。他的工作也不是直接操作设备,而是监控各种仪表读数,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那名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乔瑞达一行人的到来,不过他忙于工作,无法分心,并没有开口和他们打招呼聊天,只是对了他们点了点头,就转回头,继续工作去了。对此乔瑞达也能理解,芯片可以说是人类工业的巅峰产物,其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在芯片的成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了失误,造成的结果都是毁灭性的。轻则芯片良品率大幅下降,重则整批产品全部报废。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在石墨烯芯片生产线上工作,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生怕因为自己的小小失误,影响了芯片的正常生产,给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行人行走到车间的中部,乔瑞达看到石墨烯晶片上密密麻麻的沉积图案,开口询问道:“现在生产的是什么芯片,看这尺寸,可真是不小?”

“哦,这是给瑞达科技代工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m2,也就是乔总你主持设计的那一款处理器芯片。瑞达科技打算把这款芯片,使用在即将发布的下代笔记本电脑上,向我们订购了五十万枚m2芯片。现在刚刚完成了订单的三分之一左右,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订单。”

众人沿着生产线,一路往前走,经过一些关键设备、核心环节之时,还会停下,观察交流一番。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一个小时后,他们才走到车间的尽头,也是生产线的终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