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星箭发射(中)(第2 / 2页)
请...您....收藏6...9...书....吧....!
火箭飞控系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调整部分发动机的动力分配,星箭的飞行方向随之发生了倾斜,向东南方向一直飞了下去。
杜青青的解说还在继续,“刚刚的指令,大家都听到了,程序转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情况下火箭垂直起飞10秒左右就会进入程序转弯,不同火箭和不同的载荷以及发射位置的不同开始程序转弯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但程序转弯是火箭发射之后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这时火箭开始进入倾斜飞行的阶段,直到离开大气层之前一级和二级火箭才分离,出大气层后二级和三级火箭分离最终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也就是说火箭大部分都是在拐弯飞行的。
火箭点火之后先进行垂直飞行的原因是可以使得火箭更快脱离大气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料消耗,那为什么火箭不持续垂直飞行而是还要拐弯飞行呢?这就跟载荷预定的轨道相关了。火箭上面搭载的这些载荷预定轨道一般的都是需要绕着地球飞行,也就是与地球表面是平行的。这样一来的话火箭就只能通过弯曲的发射轨迹不断接近预定轨道,实现发射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才更大一些。
火箭把载荷通过程序转弯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就像一辆车要进入另一条车道一样,只能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向另一条车道靠拢才行,如果垂直进入车道的话反而会坏事。而且程序转弯也并非只是火箭才有的,跟火箭发射原理类似的导弹同样具备程序转弯的过程,比如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在发射之后也需要经过程序转弯才能飞向目标。
……杜青青拉住乔瑞达,一直采访了半个小时,直到火箭发射倒计时一小时的时候,才放他离开。此时,2号火箭发射塔内的部分工作人员,已经接到指令,提前离开发射塔,前往地下掩体,或者飞控中心大厅。为了确保此次星箭发射测试成功,乔瑞达打开金手指,对着星箭主体,拍摄了一个张照片,而后进行了全面解析。从解析结果来看,星箭和月球探测器目前的状态良好,可以随时发射升空。看到这个解析结果,乔瑞达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松了下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火箭发射倒计时进入到了读秒阶段。杜青青也停止了解说,闪到了摄像机后方,将镜头全部留给了即将发射升空的星箭。
“10、9、8、7、6、5、4、3、2、1、点火!”随着指令员的倒计时,压缩机开始工作,星箭底部喷出一阵白色烟雾,而后几点火星冒出,瞬间点燃了白雾,进而点燃了星箭一级所有的发动机。十几道黄色尾炎,垂直向下喷去,冲入发射塔下方的冷却水槽内。大量淡水,被高温尾炎汽化形成白色水蒸气,沿着周围的四个导流槽,直接喷射出去,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场面,相当之震撼,水汽一直向外飞行到上百米之后,才逐步消散。
三秒钟后,星箭积攒够了足够的力量,推动本体,离开了地面,逐渐加速,向高空飞去。在杜青青的直播间内,除了星箭腾空起飞的图像,还叠加了一个信息栏,上面详细标注了星箭此时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姿态,和发动机的工作情况。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星箭的工作状态良好,速度和高度还在不断地提升。所有的一级发动机,都在全功率运转,喷出的高温尾炎,聚集在一起,冲出去好远好远。
如此震撼的一个场面,让直播间内上千名网友,看的是目瞪口呆,惊呼连连。
这次星箭测试发射,搭载的载荷是一艘探月飞船。理论上,探月飞船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之后,就可以直接奔赴目的地月球,这样一来,貌似不需要入轨环绕地球轨道,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就能解决问题。但目前航天发动机水平有限,化学能燃料的能量密度太低,无法长时间工作,为星箭持续加速。如此情况下,科学家想了一个办法,可以为星箭再次加速,大大缩短到达月球的时间,这个方法就是先进入绕地椭圆形轨道,借助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对星箭进行二次加速,再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星箭在现场众人和数十台相机、摄像机的关注下,越飞越高,穿透云层,很快消失在了镜头之中。杜青青及时将直播画面,切换到了星箭箭载摄像头拍摄到的影像。此时星箭的飞行高度,已经超过了4千米,飞行速度超过了700公里/小时。直播画面中除了蓝天白云,还有缩小版的瑞达航天城,镶嵌在一大片绿色草原中间。当火箭飞行到第60秒钟的时候,星箭正式突破了音障,进入到了超音速飞行模式,飞行高度,也来到了19千米,已经穿过了空气密集区。(本章完)
“靠,我看到了什么,一个20层楼高的庞然大物,竟然就如此轻松的就飞了起来,就跟变魔术似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力大砖飞吧,只要你的发动机足够强大,哪怕是块铁疙瘩,也能一飞冲天。”
“天哪,星箭真是太厉害了,这么个四千多吨的大家伙,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飞了起来,看其飞行姿态,还留有不少的余力。”
“看来乔总说的是对的,随着科技进步,采用多发动机并联方式为火箭提供动力,并不存在技术问题。”
在火箭起飞13秒后,指令员再次下达了新指令,“程序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