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院士扎堆(第2 / 2页)
从下午的交流中,乔瑞达也终于知道这些院士大佬,带领着众多研究员齐聚瑞芯晶圆厂,所谓何事。原来他们这些人,就是中科院组织的光刻机攻关团队,他们拿到乔瑞达提供的图纸和资料之后,一连肝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组装了一台测试版光刻机。纵观全球,只有瑞芯晶圆厂这里,有全套的石墨烯生产线。这次众人集体出动,来到瑞芯晶圆厂,就是带着那台光刻机,跑过来进行生产测试了。(本章完)
请...您....收藏6...9...书....吧....!
“嗯,正合我意,咱们这就走,我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于是,芯片生产车间内,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乔瑞达走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五名头发斑白的院士,再往后,是一大群中青年研究员,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是学富五车,成就卓著,甚至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级人物。
乔瑞达带着众人,来到车间侧面的一扇小门前面,在小门上方,挂着一个休息室的牌子。众所周知,芯片加工过程,必须在无尘车间内完成。为了避免人为污染,工人进入无尘车间,必须套上厚重的无尘服,戴着口罩帽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穿着这一套行头工作,那是相当的辛苦,穿脱也非常麻烦,甚至是遇到尿急,也无法上厕所,只能在裤子里穿上纸尿裤,随地解决。为了让大家在紧张工作之余,过的舒坦一点,特意在车间两侧,设置了休息室,方便大家工作空闲的时候,过来这里喝水休息。
乔瑞达推开门,当先走了进去。在小门后面,是一条风淋长廊,方便隔离空气,过滤污染物。众人走过风淋长廊,进入到后面的休息室,纷纷摘下头套、口罩,大口喘息着新鲜空气。一些身材发福的研究员,先前在无尘车间内,出了一身的汗水,却没法擦,这会儿终于找到机会,脱掉无尘服,拽了几张餐巾纸,就往脸上身上抹。
“宋院士你好,欢迎光临德诚市!张院士,你好!戚院士,咱们又见面了。吴院士,欢迎来到瑞芯晶圆厂!”乔瑞达依次和四位院士握手问好,彼此攀谈起来。
“哈哈,原来这家领先全球同行,最先搞定石墨烯芯片生产技术的瑞芯晶圆厂,竟然是你小子的产业,真是后生可畏呀!”
“乔瑞达,这名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对了,你是不是在《自然》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其中还有两篇封面文章?我还以为能够做出如此多科研成果的人,是一位潜心科研的中年学者呢,真没想到,你竟然如此的年轻。”
“这就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咱们这一辈人都老啦,精力不济,教书育人还行,搞研发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今后前沿理论的开拓和完善,尖端技术的攻关,就要看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停停停,你们再这样夸下去,我担心这小子飞到天上去。”
“这边有淋浴间,里面浴巾、浴袍、沐浴露齐全,你们如果感觉身上出汗太多,黏糊糊的,可以去里面洗个澡。淋浴间旁边是卫生间,如果有内急的,也可以进去方便。”
乔瑞达刚刚说完,就有几个人,火急火燎的冲进了卫生间,还有几个明显身材发福的研究员,走进了淋浴室。很显然,他们就属于比较急的那批人。
大家处理完生理问题之后,重新聚集在休息室内,围坐在沙发上。开始探讨石墨烯芯片光刻机相关的问题,几位院士是提问主力,旁边那些年轻一些的研究员,也会补充一些问题。乔瑞达则负责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整条石墨烯芯片生产线上的设备,都是乔瑞达挑选复制并组装起来的。有解析技能存在,关于这些设备的所有一切,包括工作原理、材料、设计图、应用到的各种技术,他全部了如指掌,回答几位院士提出的问题,自然没有任何的难度。
这一交流,就是好几个小时,从中午时分,一直聊到太阳西陲,才告一段落。众人离开无尘车间的时候,是神采奕奕的,是豁然开朗的,只有乔瑞达疲惫不堪,神情憔悴,就像是被彻底榨干的样子。这也难怪,换成任何一个人,让他连续半天时间,不断思考,不断说话,也会疲惫不堪。
“行,这一篇翻过,咱们聊一些技术相关的东西。咱们中科院去年拿到的那份石墨烯芯片光刻机图纸,是不是你小子提供的?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一下,那些图纸、资料和这家工厂里的石墨烯芯片生产线,都是哪里来的?”戚院士盯着乔瑞达的眼睛,一脸认真的询问道。
乔瑞达点点头,说道:“光刻机的图纸和资料,确实是我提供的。至于具体来源,我不方便透露。反正你们只要知道,这些设计图和技术,不涉及别人的专利,也不会侵权,放心大胆的使用就好。”
重生是乔瑞达最大的秘密,金手指的存在,也不方便透露。乔瑞达又不想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只好以保密为由搪塞过去。
“好吧,图纸和资料的来源我就不问了。乔同学,你对这些资料了解多少?我们在光刻机制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一些材料按照资料给出的方法生产了出来,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乔同学,能不能给我们答疑解惑或者给我们提供一个答疑解惑的渠道?”戚院士再次询问道。
“那些图纸和资料,在提供给你们之前,我还是研究了一番的。各位院士有什么问题,尽可以提出来,只要我知道的,就给你们解答。如果我不知道的,也能帮你们转达一下。车间不是聊天的地方,这样吧,咱们一起前往隔壁的休息区,那边有茶水,有零食,咱们边喝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