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科学家团队到达月球(第2 / 2页)
请...您....收藏6...9...书....吧....!
“老婆,一个月没见,想死我了!”
“老公,赶紧松开,那么多人看着呢,还有电视台的直播镜头,你也不嫌害臊。”
“我抱自家老婆,害什么臊。别人看到了,也只有羡慕的份。”
嘴上说的大义凛然,实际行动上,乔瑞达还是松开了已经满面羞红的杜青青,从她手里接过花束。这里毕竟是公共场合,也要注意一下影响不是,万一教坏了小朋友怎么办。(本章完)
有了大批的考古设备,和专业的考古专家,对紫月号外星飞船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展开。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先前乔瑞达他们那种破坏性发掘,而是有次序,有计划,循序渐进,技术含量更高的保护性发掘。很多难以保存的纸质书籍、纤维织物,塑料制品,被考古专家用先进的考古技术,保存了下来。大批或完好或损坏的电子设备、家用电器,被发掘出来,交到了科学家团队手里,去拆解研究,以确定其作用、工作原理、先进程度,判断是否有逆向研究价值。这种保护性发掘,处处做保护,处处小心翼翼,对这些外星文物的破坏做到了最小,但是发掘速度也是真的慢,只一楼的冷冻休眠层,就发掘了一周才结束。头几天,科学家团队还天天乘坐钻地探测器,在月球基地和紫月号之间往返,吃饭睡觉都在月球基地。后来大家觉得这样天天来回跑,实在太麻烦,太耽误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番,决定搬去紫月号外星飞船上居住。反正紫月号上,有空气、有重力、也有空置的房间,做为他们的宿舍,只需要从月球基地,运送一些食品和淡水进去,他们就能够生活的很不错。
有了这帮专业人员,进行紫月号的后续发掘工作,肯定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乔瑞达也就没有了留在月球的必要了。在科学家团队到达月球一周之后,乔瑞达和其它两名航天员,乘坐嫦娥号空天飞机,离开了月球,启程返回地球。和他们一同返回地球的,还有好几吨氦三气体。
在乔瑞达离开的前一天,月球基地旁边修建的那一座小型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已经安装调试完毕,进行了第一次点火试运行,开始为月球基地、维修工厂,仓库设施,提供源源不绝的电力。而在地球的华夏大地上,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之势,几十座大型核聚变发电站正在拔地而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聚变电站大规模并网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站,电价大幅降低,华夏诸多产业从中获益,全国经济开始第二轮高速增长。这些数量众多的聚变发电站,想要正常运转发电,必须要有一种储量巨大,开采成本又不是很高的聚变燃料,最为合适的就是氦三。
氦三气体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非常低,低到无法正常开采的程度,但是在月球,尤其是月球的表层月壤中,氦三含量非常高。科学家预估,只在表层月壤中蕴含的氦三就超过100万吨,足够全球使用上万年。早在瑞达航天公司发射第一艘探月飞船的时候,就在月球正面雨海区域,建设了一座氦三提取工厂,使用采矿机器人,进行了首次氦三开采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如今那座氦三提取工厂仍旧在正常运作,自动采矿机器人,增加到了十几台,日夜不停的运作之下,一天就可以开采上百斤氦三。此时嫦娥号开天飞机上运输的这些氦三,就是氦三提取工厂出产的。
经过两天的长途飞行,嫦娥号空天飞机成功降落在了瑞达航天城的空天机场上。这还是华夏完成载人登月壮举的第一批航天员,首次返回地球,瑞达航天公司和国家载人航天办公室,共同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到场人员包括记者在内,达到了夸张的上万人。
老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当乔瑞达和另外两名航天员,打开驾驶舱门,有些缓慢的走下舷梯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人头。锣鼓声响,鞭炮齐鸣,哗哗哗的掌声排山倒海,欢呼声,赞叹声,连成一片。巨大的横幅也拉了起来,上面写着“欢迎登月勇士,载誉归来!”
要说乔瑞达开公司创业以来,也经历了不少的大场面,八万人规模的年会也参加了不止一次,面对这个上万人的欢迎场面,应该不会太过激动才对,但是面对万人欢呼,那股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就是成为航天英雄,受到万众追捧的感觉,说实话,真的不赖。
当乔瑞达三人走下舷梯,踩在空天机场的水泥地面上,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油然而生,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脸上也绽放了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那感觉就像是远行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故乡,就像疲惫的打工人,回到了温馨的家。
首先迎上来的,是三位漂亮的女同志,她们穿着漂亮的旗袍,各自捧着一束鲜花,跑到三名航天员的面前,送上鲜花,说一声,“辛苦了,欢迎回到地球!”。那感觉,特别的棒,尤其是那位漂亮的女同志,是你的妻子的时候,那股感动,至少翻三倍。
当乔瑞达发现送花的女同志,是自家老婆杜青青的时候,激动的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完全忘记了这是公开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