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宿舍(第1 / 1页)
此时那位女生的眼睛里的羞涩已经褪去,露出了真诚与求知的目光,她说:“朱老师,我叫陆雅飞,是您班上的。您在课堂上讲到了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用到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比如这个Q字,比如阿Q拖在脑后的辫子等等来刻画中国国民的灵魂……但我觉得除了象征主义外,小说中还有现实主义的手法……鲁迅先生对一个极端愚昧又贫困的小人物进行了命运的描绘,显示出沉郁、寄情的风格。”朱建华听了女学生的分析,心里不禁一愣,其实那些正是他后来没有讲的部分:《阿Q正传》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经纬交错的作品。从结构上来看确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构成的喜剧结构,后半部分则是属于现实主义手法的悲剧结构。先生要用他多年所积淀的、思考的笔来写出一种民族的灵魂的东西来。要通过小说来反思民族性、反省民族性、刻画民族性,使广大的民众知道中国人的缺点是什么?国民的劣根性在那里?从而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的国民素质获得超越或者提升。但一个小姑娘能对作品理解得这么深刻实属难得,因为要喜欢鲁迅的作品,读者本身的思想,也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才行。朱建华不禁对眼前这个叫陆雅飞的女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当陆雅飞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校园里的喇叭已经响了,广播台里传来了情歌王子姜育恒的缠绵的声音: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高校的广播台是流行音乐的风向标,这里没有所谓的经典老歌,有的只是年轻人不同的口味和喜好,以及对流行乐坛和流行音乐的敏感。陆雅飞没有特殊的音乐嗜好,不过对姜育恒的歌声并不反感,认为这种舒缓且深情的歌声非常能够打动人,特别是打动一些渴望爱情的降临,或者已经深坠爱河中的人,尤其对大学校园里的女生更具杀伤力。
但校园里也不是所有女生都喜欢这种软绵绵的音乐,张小翎就是一个例外。想到张小翎,陆雅飞的嘴角不禁露出了笑意,眼前仿佛出现一个梳着娃娃头,有着一张表情丰富的脸的人。
张小翎是陆雅飞的室友,也是她最要好的朋友,虽然两个人的外表和个性是如此的不同,但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张小翎喜欢杰克逊,总是在腰间别着个WALKMAN,在耳朵里塞着两个耳机,嘴吧里还不时蹦出来两声:“sobeatit,sobeatit”,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学杰克逊,走上几步太空步,活脱脱一副假小子样。但张小翎特聪明,看问题一针见血,口才又好,伶牙俐齿的,班里谁都说不过她,每每在课堂上把那些参与讨论的男生说得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最要命的是张小翎的英语还特棒,好到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和外教乱聊,天文地理、时事财政,从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到中美文化上的不同。
过份的一次,两人竟然聊起了女人生孩子的事情,张小翎说,中国女人生孩子要坐“月子”不能随便下床,也不能洗头洗澡,否则认为会得妇科疾病。那个美国女外教说:“我生完孩子后两个小时就去冲澡,现在不是很健康?你们那是陈规陋习,没有科学依据的。”张小翎聊到后来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反驳外教,只有在那里东拉西扯,支支吾吾,因为这个话题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过生疏啦。班上剩下的二十几个同学也只有看着她们俩干瞪眼,个个是又气又急,气的是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怎么就不敢站起来和他们一起讨论,急的是怎么连他们在讲些什么也听不太懂?
从食堂打好饭回宿舍的路上,陆雅飞想:“人肯定都在宿舍吧,这么大的雪。”然而开了门进去,宿舍里却空荡荡的,六个人竟然一个都不在宿舍。这是一间七人共住的宿舍,上下床共八个床铺,一个空出来用来给学生们放箱子等行李。到底是女生宿舍,又实行的是公寓化管理,所以显得非常的干净整洁。
书桌都统一拼放在房间的中间,两边是床铺,放着一样的被子与褥子,外面统一拉着一种花色的帘子,脸盆架上是一样的脸盆,不过被打上了不同的号码,放上了不同的洗漱用具。陆雅飞睡在下铺,她的上面就是张小翎,俩人一个上铺,一个下铺地睡着,想不成为好朋友都难,晚上谁有什么动静,谁在床上摊烙饼,谁在偷吃东西都心知肚明。
陆雅飞从拼装的桌子下面拖出一个凳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起了中饭。陶瓷饭盆里一点米饭,上面盖着一层红烧茄子。虽然是南方人,但陆雅飞却并不反感吃面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人曾经非常担心,怕她到了东北后难以适应北方的生活,特别是在吃的上面不习惯。因为在许多南方人的印象里,东北可能还是个荒蛮之地,还在吃着棒子面、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