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物是人非(第1 / 1页)
伯伯这些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评价,一半出于引经据典,另外一半估计是出于自己个体的实践。所以他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南方人不适合从政,适合江浙一带人的职业是商人或者有自己技术或者手艺的专业人士。他对着当时还是个小丫头的雅飞说:“好好学习,以后就来大学当老师吧,有大量自由机动的时间,非常适合女孩子的职业。”
“当个大学老师,像伯伯那样!”陆雅飞对自己说。也许这只是一种朦胧的想法,但这种想法里其实蕴含着陆雅飞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也许在几年之前,确实有这样一位伯伯,他的观点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雅飞显得非常的新颖和特别,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雅飞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种朦胧的选择,朱建华的作用要远远超过那位远方的伯伯。是对失去的心有不甘,是对逝去的沉溺与缅怀,也是对自己的劝慰与补偿,陆雅飞决定选择朱建华一样的职业,去当一名大学教师。
有了这个朦胧的目标以后,陆雅飞的生活也就开始摆脱失落与空虚。张小翎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学好英语,争取在大学三年级以后考个托福的高分,在大学毕业后再申请到国外留学。在张小翎的人生蓝图中美国就应该是自己最最向往的国度,因为那里有杰克逊,那里讲自己最最偏好的语言,那里有许许多多像自己那样性格热情、个性坦率、自由自在的国民。所以张小翎的大学生活是目标明确,非常充实的。现在陆雅飞也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学好专业,考上自己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在大学里去谋取一份教职。两个有想法的女孩又走到了一起。
“姐姐,姐姐,你被哪个老师欺负啦,这么不像话,等我去揍他!”弟弟这个时候又不合时宜地插嘴道。“你就消停点,吃块肉来堵堵嘴。”妈妈赶紧阻止弟弟。弟弟觉得莫名其妙,看看爸爸那张不高兴的脸,再看看姐姐那张快要哭出来的脸,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然后,我又去找了你们大学语文课的朱建华老师,把他约了出来,跟他很好地聊了一下。”“爸爸,你跟人都聊了什么?”“你倒担心起他来了。要知道,他和爸可是同龄人,爸爸只比他大几岁,我们是一个时代的人,可聊的东西太多。”爸爸又不说话了,又开始闷头吃菜喝酒。这次对准的菜是凉拌海蜇皮。宁海一带的人喜欢用苹果丝、萝卜丝等来拌海蜇皮,浇上麻油和醋,吃起来甜酸适宜、爽脆可口。就几口菜,喝上几口黄酒,爸爸把酒杯一放,对着雅飞开始说话:“我让朱建华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让他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去看待一下这个事件,如果他是我,他会怎么做?”爸爸缓了口气说:“雅飞,你还年轻,你有大好的前程,你的阅历很浅,你没有经过岁月风霜的打磨。但朱建华不是,他曾经结过婚,曾经有过很多的工作经历,他的人生不再是一张白纸,有许多生活打上去的烙印。因此,我想他会理性,会明智,会知道分寸,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爸爸叹了口气,接着说:“跟他谈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交谈的情况来看,他不是个坏人,我相信,为了你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爸爸妈妈绝对不允许你再跟他有任何的交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校园还是那个校园,但在陆雅飞的心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春天很快就来了,从杨柳树萌发的一粒粒新芽中,就能看到春天的气息。天总是阴沉沉的,有时候还下着淅沥的小雨,天气好像比严冬时候还要阴郁与寒冷。陆雅飞背着书包走在校园里,料峭的春寒使她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和外在酷烈的环境相比,她的内心感到更加的无助与绝望。朱建华竟然不告而别,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向学校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后,他就失踪了,有人说是去了广州,有人说是去了海口,反正他已经一走了之了。既不像雅飞陈述什么,也不向别人告白什么,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空荡荡的校园里没有几个人,陆雅飞漫无目的地走着,她的心就像这空旷的校园萧杀而没有生气。也许朱建华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爱她,在两人的关系遇到考验的时候,他竟然选择了逃避。也许她不该再去想他,因为是自己的父亲要求朱建华离开,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女孩,所以她不该再去怨恨他,甚至连怨恨的资格都没有。那她该怎么办?又有谁能宽慰和理解她此时此刻的心境?在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没有完全降临人间的时节,也许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忍耐与等待,等待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柳暗花明的那一天。也许只能如此吧!雅飞想不出所以然,也没有其他的办法,索性不再纠结,把书包从左肩换到了右肩,抬腿进入了图书馆阅览室。她想把自己沉入知识的海洋里,不再为感情的事情而黯然神伤。
校园里的日子过得飞快。当一个人有意把自己放空后,她对许多事情就不会在乎。这段日子陆雅飞迷上了叔本华的书,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基础》到《论意志的自由》。生是痛苦而悲惨的,人的本质就是悲观,因为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是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欲求得不到满足,就产生痛苦;每一次欲望的满足都不可能持久,并且都是新的欲求的起点。所以,生命的欲求是决无止境的,痛苦是无边无际的。人生除痛苦之外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不幸是一个普遍的法则。在痛苦的世界和悲剧性的人生面前,“乐观主义可以说是对人类的灾难,一种讥刺的嘲弄”。在这全人类本质的悲观之前,一个“小我”是显得多么的无足轻重。从叔本华的书里陆雅飞慢慢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
时光很快划过去一个多月,这时候的校园已经是春花烂漫了。温暖的阳光照下来,把人晒得懒洋洋的,校园里学生们也明显活跃起来,好像是从冬季匿藏中走出来的浣熊。球场上,一群男生正在奋不顾身地踢着足球,球场边上还围了一圈看球的男生与女生,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的欢呼!青春真好,可以让人大把大把地挥霍而不自知,不过也正是可以大把地挥霍,才会在多少年以后回想和回味中体验到它的弥足珍贵。
陆雅飞已经逐渐从那段令人心痛的感情中走了出来,人也慢慢恢复往日的活泼与开朗。现在她经常与张小翎在一起,一个学英语,另外一个看些杂七杂八的书。对于未来,陆雅飞已经有了自己朦朦胧胧的规划。
记得还在读初中的时候,陆雅飞家里来了一位远房的伯伯。那位伯伯是陆家大家庭中比较有文化有出息的一个。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化学系,学有所成是保定河北大学的教授。那位伯伯的一番话对陆雅飞而言可谓是印象深刻。那位伯伯讲: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即气候、食物、土壤、地形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除此之外,还有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使得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与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突出出来了。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
在长江以南,人们往往会看到那样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所以鲁迅就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