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颁奖仪式(第1 / 1页)
家里人对陆雅飞的这次获奖也很兴奋,多多更是缠着妈妈到时候给自己买个小火车。因为别的小朋友家里有电动的小火车,多多一直想要,而陆雅飞因为最近才搬的新房子,经济吃紧,一直拖着没有满足他的意愿。雅飞听说,这次获奖,每位教师的奖金是五万元,每位学生是二万,听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资助的。虽然五万块钱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不过买点东西也可以让自己家里人皆大欢喜了。
学校对本次评比非常的重视,因为民间的企业家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在高校并不多见。这次发奖,学校认为可以引起一定的社会效应,能够鼓励来自社会的捐款。所以仪式设计得非常的隆重。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教育是以公立教育为主体,中国的高校办学经费基本的来源是国家的投资。现行大学教育体制下,个人对大学的捐款制度上存在不完善,管理上也有漏洞,挪用、借用、不公开、不透明等现象严重,这也导致社会个人对公立大学教育捐款心存犹疑,这也是中国公立大学为什么社会捐款数目极少的重要原因。而西方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具有长久的私人捐款办学的历史,无论是制度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程序性规定。捐款人捐得明白、捐得放心,只要有一颗公益心,捐款就是了!而这一切中国目前还做不到。
颁奖仪式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全校各个院系的老师代表、学生代表把整个会场都坐得满满的。大家都显得喜气洋洋,因为这样你的事情在中国的高校还是比较少见。所以许多人实际上市怀着围观的心态来的,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他们也想为获奖的老师和同学鼓掌,毕竟这些人都是由他们自己选出来的。仪式开始了,学校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海房公司”热心公益,支持教育的善行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对获奖的老师和学生表示了热烈的祝贺。然后分别由校长和书记对获奖的二十个学生颁发证书和奖金。由海房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给获奖的十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逐一走上了领奖台,台下爆发出学生和老师们热烈的掌声,陆雅飞是最后一个走上礼堂的领奖台的。作为这次获奖教师中的最年轻的一个,在许多年长的教师面前,陆雅飞既惶恐又骄傲。
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脆弱的,也是不堪一击的。它可以被装潢得非常的富丽,只要你有经济基础;它也可以表现得非常的温馨浪漫,只是没有碰到生活的风浪和外来的袭击。但这一切都难以掩盖它本质的苍白与无力,所以破裂只是时间上的早与晚的区别。
在想明白了这一切后,朱建华的心里也就释然和轻松了。他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李阿姨还在家里做着钟点工,把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虽然少了些热闹和人气,但给了朱建华自由和宁静。这份自由和宁静也正是朱建华想要的。每天下班回家,除了必要的应酬之外,朱建华都是回家吃晚饭。吃过晚饭后,他一般都会在书房,把音响打开,放上一段流畅轻快的音乐,然后选择看书,或者上网。晚上十点左右就洗漱睡觉,每天的生活非常的有规律,很快他就习惯了这一切,并且也开始享受起这一切。所以有很多人认为,搞文学艺术的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崇尚自由,而自由必然带来孤独。朱建华虽然现在的社会角色是商人,但他的身上永远都被打上了文人的烙印。
在平静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朱建华想到了在高校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的事情。由于上海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也由于朱建华那种稳健的、苦练内功、贴近消费群体的经营策略,使得海房公司在上海地产界已经逐渐积累了人气。作为开发企业,朱建华并不短视,他对如何加强售后服务这一环节非常的重视。从早期的买地、规划设计、市场定位到工程的建设、推广过程,一直到卖出房子、业主入住后的物业管理,都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贴近客户的需求。由于房地产的地域性较强,开发商如果把服务做好了,通过业主与其他人士的交流,把品牌传播出去,这比花费大量广告宣传费用的效果要好得多。未来的地产市场竞争的是服务,如何选择更好的地段,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让业主居住感觉更舒服,这些才是事关企业发展得根本性的大事。正是由于举措得当,当然也是由于整个房产市场大发展的外在环境,朱建华现在占企业中的股份,每年都可以给他个人带来几千万的收入。
那么如何来花费这几千万元呢,朱建华除了在东北老家为自己的父母和哥哥都买了房子改善生活条件以外,还投资了一部分产业。由于自己没有子嗣,朱建华觉得自己应该加大对社会的回报力度,把来源于社会的财富通过公益事业再回馈给社会。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他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死后留下大笔财富的人是可耻的。”卡内基这一名言朱建华一直就记在心里。毋庸置疑,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先富起来的人以及享有更多权益的人,可以用主动感恩的心,用实际的行动对社会有更多的反馈与更大的慈善和公益,他们应该在整个社会的公益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和示范的效应。但是,这不等于不富裕的人就没有感恩之心,因为感恩是相互的,是全社会所有成员应该有的心态和行为。
通过上次的演讲,朱建华对李强所在的高校有了很好的印象。通过李强所在的管理学院牵线,朱建华和学校达成了捐款一千万设立“海房”奖教金和奖学金的意向。从今年开始,该大学将从教师队伍中通过民主的程序选拔出10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从各个学院选出20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海房”公司名义进行嘉奖,但奖金却由朱建华个人来出。朱建华的热心公益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誉。朱建华也从这次公益决定中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
成功企业家的最终归宿必然是慈善家,这是由人的心理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赚钱与幸福的规律是抛物线,开始是赚得越多越开心,但到达一个程度之后,通过赚钱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这个时候,为别人花钱反倒可以让人得到幸福,这个时候,富人就变成了慈善家。现在中国欠缺的却是正确的财富观和良好而有效的慈善体系。数据显示,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到今年为止共为395个,而美国达两百万个之多,美国目前各类慈善基金组织可以支配6700亿美元,资金规模占美国GDP的9%,绝大多数慈善捐款来自个人。而中国的慈善捐款只有很少的部分来自个人,绝大多数却来自于企业。当然,做慈善事业不是富人的“专利”,建设一个充满人情、慈善和感恩的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而感恩的受益者当然是社会所有成员。
圣诞节过后,城市里新年的气象也越来越浓了。各大百货公司纷纷打出各种打折促销的广告,影院里各档贺岁大片也粉墨登场。一年又快过去了。人生是个加速器,人到一定年龄会觉得时间越过越快,好像时间也有加速度。幼年和童年时期,孩子们总盼望着过年,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什么时候才能等到过年?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长大呢?少年和青年时期,时间好像也是停滞着的,年轻人有着无穷的青春可以挥霍,时间好像在很远很远的天边。而现在自己已经人过三十了,生活好像一切都安定了,但却觉得自己要追不上时间的脚步啦。陆雅飞匆匆从地铁车站下来,边往学校方向赶。
大学校园里行道树已经一片萧杀,没了绿叶的衬托只露着光秃秃的杆子。人行道上,学生老师,川流不息,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学期快要结束了,教师们在忙着结束课程,学生们在忙着应付考试,机关部门正在忙着写年终总结,一切都如此的兴致勃发。因为大家都知道,忙过这一段,大家就会迎来一个安逸舒适的寒假。正是在这一片忙碌之中,被校园里老师学生议论很久的“好教师”、“好学生”的名单经过多方的酝酿和投票终于新鲜出炉了。雅飞也名列其中。
对于自己的获奖,陆雅飞也比较兴奋,毕竟这是在民选基础上产生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认可,这也算是自己在教学上所花费心血的一种回报吧。从教已经接近四年,对大学教师这一角色也已经逐渐适应。当初的迷茫与徘徊都已经过去,现在雅飞最想的是集中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出点创建和自己的东西。从读博士起,雅飞其实对现在的学术和科研有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要在科研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真是太难了。很多人所做的不外乎是总结和归纳。国内的许多学者往往是把国外学者的某些东西搬过来,洋为中用,有的时候还用得非常的牵强,显得水土不服。其实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本土企业好的做法,非常值得学者们去总结,去上升到理论高度。因为在企业管理界,中国的实践显得太丰富了,这丰富的实践土壤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数据与案例。雅飞相信自己在这个领域可以有所作为。
多多已经开始上幼儿园,小伙子对幼儿园的环境非常的适应,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还喜欢扮演领导的角色,给小朋友指派各种任务,还能协调孩子之间的纠纷,让那些幼儿园里的老师看着都忍俊不禁。有时候雅飞就想,其实人与人在先天禀赋上还是存在着区别,像多多身上的管理能力谁也没有教过他,但却明显地存在,来自哪里呢?这么小的孩子可能更多来源于先天性的东西。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突出的禀赋非常的重要。比如有些孩子先天就对音乐敏感,有些孩子对色彩与图形敏感,对这些禀赋进行开发,可能会对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当然这需要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自己的心血,需要家长能够经常陪伴自己的孩子,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像现在许多上海的小夫妻那样,生下孩子后就把孩子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里一扔,由着老人去带领孩子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不否认现代社会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但父母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金钱、地位或者其他外化的东西都难以代替与取代的。古人云“没有耕耘,哪来收获”父母没有付出,哪来孩子健康成长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