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坦克与铁拳(第2 / 3页)
几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回汉阳,准备将这些东西付诸实践。
下午,左念微动身前往汉口县,左念微在武汉的行程安排基本上是:
视察政府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视察汽车厂生产情况—>视察武昌大学工作和学校演讲—>视察武汉拖拉机厂
这最后1站,武汉拖拉机厂是1座官商合营拖拉机厂,最初是由刘歆生创办的,开办后主动申请合营,所有权归湖北省政府,歆记集团负责经营,因而属于官本较少的类型。
在汉口县的是老厂,受限于用地问题,1930年湖北政府又在汉阳办了新厂,与汽车厂相邻,方便生产。
正当他苦恼于没有合适的战斗部来击穿装甲时,空心装药技术兜兜转转又流入了美国,这无疑能和火箭弹完美契合。
然而当时无人重视这样新武器,斯金奈的设计面临胎死腹中的可能性。
最后,在阿伯丁试验场组织的1次反坦克枪榴弹的试验中,斯金奈发现有许多高级军官受邀参观,于是他自作主张,取来了试制的早期火箭筒,对当作演示靶的坦克连续发射,1下子就吸引了将军们的兴趣。
将军们也都争相来试射,由此,在1帮子高级军官的支持下,火箭筒得以免去了官僚主义的拖沓和繁文琐节的干扰,很快进行了修改与定型,随后投入大规模量产。
这几样装备再加上沈阳兵工厂刚刚立项的新反坦克枪也就能够满足未来相当长的1段时间的需求了。
老厂的产能较小,履带式拖拉机的年产只能达到6千辆,轮式拖拉机则有2万余辆,主要面对的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细碎地块,因而以中小型拖拉机为主。
大型拖拉机方面,汉厂相比于江沪和北方的几家拖拉机厂并不具备优势,因而另辟蹊径,以争取军方订单,生产坦克为目标,倒是也发展的有点意思。
沈阳兵工厂正在研制的14.5mm反坦克枪算是现在国防军中口径最大的枪了,再大1点的就是空军、海军装备的各种20mm机炮了。
次日1早,两人便匆匆从酒店赶来了,昨日没能见到左念微,负责人便开了条子给他们就近找了间酒店,昂贵的费用看的吴安源直咋舌,不过好在是有报销的。
左念微不可能在武昌留太久,接下来还有,既定的行程是不会因他们而改变的,因而将文件袋交给两人后,左念微提纲掣领的讲了1些武器要点,而后开始与两人攀谈,了解了解汉阳兵工厂内部的1些情况。
兵工学校的工读班、兵工厂的研发工作之类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聊1聊。
对于这些企业的生产问题,左念微心中还是有数的,肯定是会有1点的,只是看藏的本领如何,弥补的本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