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308章:圆明园号

第308章:圆明园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诺曼底号下水之后,以航运立国的英国人坐不住了,决定资助丘纳德-白星公司建造8万吨级的玛丽王后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为回应。

而美国人由于筹资失败,最终退出了这场竞赛,直到2战后的合众国号,是邮轮最后的辉煌,也是落幕,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投入让以客运为目的的邮轮失去了意义。

至于远离大西洋的中国本无意参与这场竞赛,南洋航运公司本来只打算建造1艘3.8万吨的邮轮,1来是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中美、中欧班线的需要,2来也是为了代替只有1.7万吨的旧旗舰曲江池号,压倒自己的老对手轮船招商局。

不过,随着大西洋的竞赛新闻传到东方,南洋航运公司毅然决定推翻前案,开工建造这艘巨轮。

至于到底为什么让南洋航运公司决定建造这样1艘巨轮,个中缘由难以分说,有人说是南洋航运公司想要1鸣惊人,彻底压倒对手,有人说是南运老总在欧洲度假时与其他航运大佬打了赌要造巨轮,有人说是美国太平洋航运公司想要建造巨轮,最终激起了两家的商战,还有人说是得到了海军的支持......

甚至于,南洋航运公司延请了十余位大师,取消了中间两座烟囱,将已被焚毁的“小有天园”重塑缩小后搬到了船上,并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假山和建筑遮住了两座烟囱,乘客身处其中,如无晃动,绝难察觉此处竟在船上,真犹如圆明园再现人间。

这些海上城堡1般的高速超级邮轮是欧洲上流社会歌舞升平的产物,在19世纪末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超级邮轮的复杂程度即便是比起许多主力舰也不逊色,是大国与豪贵的玩物,至于欧战前初登巅峰,但随后便被战争打断。

欧战结束后,虽然列强们都在休养生息,但民间的竞争却并未消停。

在20年代末,意大利人率先掀起了这场“军备竞赛”,1方面是为了恢复在欧战及大革命中遭受破坏的造船业,另1方面也是古罗马式的虚荣心作祟,试图通过这种行动来彰显自身实力。

1927年,在意大利政府的支持下,意大利航运公司先后建造了“国王”号和“萨伏伊伯爵”号邮轮,前者登记吨位5.1万吨,后者4.9万吨。

世人大多相信前几种传闻,因为这艘巨轮的建造过程过于坎坷。

从1929年初,南洋航运公司第1次向政府提交了建造报告开始,而后3年时间,南洋航运公司前后共提交过1140份资金申请报告,商业部收到了310份,财政部收到了308份,重工业部收到了228份,船业委员会收到了182份,船政总局收到了101份,海军部则只收到了11份。

1930年8月,国王号以28.92节的平均航速横跨大西洋抵达美国纽约,摘得蓝绶带,引起了全欧洲的轰动,来开了这场竞赛的序幕。

法国、德国、英国,甚至于中国和美国都纷纷加入了进来。

作为超级邮轮的故乡,4烟囱的帝国,出于种种原因,苏维埃德国也建造了两艘5万吨级的高速邮轮,不过如今的德国人无意争夺蓝绶带奖,这两艘邮轮的装潢也很朴素,船舱也没有1、2、3等之分,只有公务舱和经济舱,娱乐很多,但与奢靡并不沾边。

而随后入场的法国则决定终结这场竞赛——他们建造了排水量高达8万吨的诺曼底号,193210月下水,如今尚在舾装中。

另外,值得1提的是这样1艘相当于两艘泰坦尼克号的巨无霸居然可以跑到32.2节的超高速,而且她是由电动机驱动螺旋桨推进的,在处女航的返程中更是跑出了30节的平均航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