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337章:国联大会

第337章:国联大会(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来自德国和中欧社-会-主-义同盟的谴责对意大利来说完全不起作用,意大利与德国,与康米那也是有深仇大恨的,意大利委员会共和国咋没的,恐怕没人比巴尔博更熟悉了,那毕竟是他亲自带人摧毁的。

绥靖政策让意大利更助长了意大利的嚣张气焰,德国的谴责更是成为了这场宴会的助兴节目,但是意大利倒也没有忘记另1个比较关键的国家——中国。

德国人谴责意大利的行为无非出自公义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很显然德国人的理论层次暂时还没有发展到“3个世界”,虽然他们如今已经不认同过渡革命的理论,但不代表他们认同在落后的农业国能够完成革命。

而对于中国来说,大的方面,除了寥寥几个国家,其他人都是这盘大棋局中位置与棋力不同的棋子,而非列强的力量,尤其是非欧美的势力都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诚然,团结他们很困难,人家未必见得与你1条心,但也不可能看着宣扬自己理论和正义的机会从面前溜走。

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说,埃塞尔比亚是中国远洋战略的1环,作为非洲唯1的“独立”国家,它可以作为中国在非洲的抓手,而且它身旁的法属吉布提也是1块不错的地方,早已经榜上有名了。

但其继任者的水平并不行,屡次被伊塔诺·巴尔博击败,而紧随其后的经济危机成为了巴尔博最有力的武器,最终被推上了首相的位置。

雄心勃勃的巴尔博在继任后与自己曾经的老上司1样,走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作为意大利的海外利益核心,非洲殖民地至关重要,巴尔博在上台执政之后,从英法手中收回了非洲殖民地,尽管主要的工作还是在乔利蒂时代完成的,但最终享用这份胜利果实的却是巴尔博,这让他的声望进1步提高;

在这之后,巴尔博又盯上了埃塞俄比亚,立誓要1雪前耻。

在巴尔博的设想中,拿下埃塞俄比亚不会触动英法的神经,而且还能为以后建立1个包括红海、地中海的强大帝国打好铺垫,同时,也能够加快国内的经济恢复速度,缓解社会矛盾。

因此,在1935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意大利军队悍然入侵了埃塞俄比亚,分南北两线投入重兵集团——

因此,意大利早早的就来找中国沟通,但次次都吃闭门羹,而开战之后,意大利也在第1时间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谴责。

北线16.2万人,飞机132架、坦克112辆、大炮580门;

南线5.5万人、飞机44架、坦克48辆、大炮140门。

而他们的对手,埃塞俄比亚,国王以及各地封建主的军队虽然高达3十万,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而且数量不足,许多部队甚至连步枪都配不齐。

不出所料,英法两国对于意大利的行动表示了默许与纵容,在国联大会上,英法完全忽视了埃塞尔比亚代表的请求和抗议,别说制裁了,就连1句谴责,甚至抗议性质的发言都没有。

究其原因,还是英法,尤其是法国,希望意大利能成为抗击德国的先锋,因此对于意大利的纵容更胜他时,另外,意大利方面也保证不损害英法在埃塞俄比亚的既有利益,这种有利而无害的事情对于英法来说是不可能拒绝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