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360章:决战决策

第360章:决战决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时的决战决策就属于基地打击学说,核心主要是3部分,航母大规模打击、潜艇运输船队阻断和护航巡逻舰队,与决战直接相关的就是航母大规模打击。

当然,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现实中航母大规模打击的概念还没有被海军接受。

而以海军航母派在1935年提出的战略构想为例——

即在全面决战,无论是主力舰队还是分舰队,都需要保证航空作战能力,在昼间以航母为核心组建打击舰队,使用舰载机削弱usn舰队,此部分最关键,战场的主力是属于他们的。

等到傍晚时分,借助夕阳的掩护,阻止两到3支雷击舰队进行突击,己方重巡洋舰负责压制对方的重巡洋舰,己方驱逐舰则在轻巡洋舰的掩护下高速逼近,实施近距离密集雷击;

对于实际应用的技术,在输变电技术、有色金属冶炼等少部分领域,中国也算是小有成就,保2争1并非不可能。

只是,时间的积累同样不可忽视,2战前的德国包了1半的诺奖,拥有无数的著名科学家,哥廷根、洪堡等大学更是科学圣地,皆是这位第2次工业革命弄潮儿的新星。

在战争中关键的人口,那就更不是值得担忧的事情了,仅联邦本部中华,人口便有9亿,朝琉越与长崎直隶也有7000万人口,只不过这太平洋战场不仅仅限制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同样也限制了人口优势,影响并不大。

而从海军舰队存量来说,国防军的主力舰吨位有42万长吨,而航母则有15万长吨,考虑到双方都有不少的老式战列舰,作战能力有限,因而存量上同样不存在劣势。

虽然在造舰方面有所不如,但除非美国人失心疯,宁可完全放弃大西洋和欧洲利益,冒着德国崛起的代价也要全力以赴,否则想要打到第1岛链威胁本土,那还是洗洗睡觉吧。

在这个过程中,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分为两部分,1部分伺机偷袭、随即补刀,另1部分则负责掩护,在驱逐舰编队的冲击航线上洒布烟幕、烟帘,遮蔽敌方舰队的视野。

实际上,内阁和军部1直以来的指导思想都是威慑大于决战,借用1下钢丝的概念,此时的决策接近于存在舰队学说。

既然是威慑,那自然就要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迫使usn退却,因此构筑的海军主力舰队就需要在战斗力的衡量标准下对标敌人。

航母对等,同等战列舰至少得保持7成,轻型舰艇则应当具备1些进攻优势。

这样的威慑是辖有决战目标的,如果usn真的得了失心疯,不顾1切损失寻求决战,rcn在判断实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就可以实施决战策略。

而决战策略则与威慑策略不同,基于中美两国的地理差别,rcn无需顾忌保存自身,唯1目标就是不计1切代价歼灭usn舰队,只要能为6军创造出战略空窗期,同归于尽也1样可以接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