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之笑望百年(第3 / 3页)
(全文完)
(鱼说:这回真的完了,写到这里,一个故事终于完整。这文的修改版发出来一共用了半年,而当初却是前后写了三年那么久,三次错过出版机会,到现在是再也没机会了,不过没关系,你们喜欢就好。可以安心去看皇后那本啦,嗯。)
.
弘元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太后薨逝,举国齐哀。
翌日,文朗在仁寿宫院子里截住正前后忙碌的我,一声不响的拉着我到太后的梓宫前磕头,并不是行礼的时辰,我也没多问,含泪陪着文朗三跪九叩,起身后,就看到了桌案上摊开的太后遗诏。
遗诏的内容并不长,大略为望皇帝勤于政务、励精图治,且丧仪从简、勿扰万民之类话语,字里行间殷殷叮咛,展现着一个太后对朝廷社稷所应尽的最后的义务,只末尾一句叫我看了一颤,也明白了文朗为何不顾规矩的拉我来看。
淑妃多年惠慎,甚得哀家心意,可立为后。
我忙凑近:“太后,臣妾在这呢。”
“愉儿,”太后的表情很是平静,不急不缓的慢慢开口,“当年,是弘元四年立后那会儿吧,哀家跟你说过,你为川儿做的事,哀家都知道。现在哀家想说,这些年你为皇上、为社稷做的事,哀家也看到了。”
我怔一下,垂下眼睛,不知该怎么答这句话。
太后也没打算等我的回话,停一会儿继续道:“先帝在的时候,哀家曾经三次与后位擦肩而过,那时候,每每都是为了大局,先帝总赞哀家识大体,其实哀家嘴上不说,起初,心里还是怨的,到后来不怨了,又觉得遗憾。”
我没料到太后会跟我说这个,一时也是失神。
默然对视,叫人收了遗诏封存,我和文朗重又端正跪于太后灵前,深深而拜。
太后始终都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一个,在这样一场无法回头也无从言喻的局面之下,我们就像一对闯了祸的孩子,终是做母亲的帮我们收了场。
.
弘元十六年十一月,我被册立为弘元朝的第三位皇后,承先殿前的高阶上,我将手交给他,转身一刹,天地为之肃然低昂。
多年之后,我终于与文朗并肩站在了这个王朝的最顶端,执手天下,笑望百年。
记得十六年前第一次进宫觐见,见到她的时候,她是皇贵妃,我那时候就觉得她既令人羡慕又惹人同情,现在反观,忽然觉得自己与她何其像。
同样的后宫第一人,是太子的母妃,膝下两位皇子,地位无可动摇,然而拥有高位却熬了多年成不了皇后,母妃变不成母后。
到我,甚至连皇贵妃都不是,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我与她又何其不像。
好一会儿,我平静道:“太后,帝王家的感情难免掺杂了太多大局,有情,有期待,才会有遗憾,若是能将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一样可以让人甘之如饴。”
太后看了我一阵,缓缓地笑了:“你能这样想,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