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怪胎(第1 / 5页)
孔亮,有本事你带个洋妞回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孔亮妈妈古主任也开玩笑说。
……
当天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孔亮又跑出去了。不过,到了中午,他还是匆匆赶到了家庭聚餐的火锅店。孔教授一家三口、姐姐家三口、弟弟家三口,加上老母亲,一共十个人,终于聚齐了。
孔亮这次没有带小芳来。大家也没有问这件事,装糊涂。在座的家人,孔教授的弟弟孔总有个当老总的好脾气,喜欢和稀泥;孔教授的姐夫朱科长毕竟是“外人”,有点事不关已除此以外,其他人对小芳都是投的反对票。其中反对得最厉害的,便是孔亮的奶奶,她最忌讳的是小芳的斜视,用江城本地话说,叫“斜疤眼”,很难听的。就算将来侥幸没遗传给下一代,家人也会被人瞧不起子子孙孙抬不起头来。老人想的最多的就是传宗接代。俗话说,一代丑媳妇,三代丑子孙。家族的人种变低贱了,这是老人万万不能接受的。对小芳而言,除了孔教授夫妇,她最恨的就是奶奶。孔亮当然要坚定地站在“小娘”这边。这次从新加坡回来,孔亮别说上门拜望奶奶了,连报安电话都没打一个。此刻,孔教授作为长子,坐在饭桌旁,面对75岁高龄的老母,惭愧得抬不起头来。
席间,大家都回避谈孔亮的事,而是对在新西兰留学的丹丹问长问短。孔教授戏问她有没有找个洋对象,丹丹说没有真的没有,孔教授说我不相信,你这么优秀,就没有洋人追你?丹丹笑道,倒是有几个追我的,可我不敢,老爸说他不习惯洋人。
在孔亮成长的二十多年的岁月里,追求民主的孔教授家里曾无数次地出现过这样的表决结果。这不禁令孔教授怀疑起自己家这块“中国制造”的西方民主的土壤,是不是培育出了一个中国式的怪胎?
4“鸿门宴”
简而言之,第三天又是第二天的重复。
本来,身为古副主任的孔夫人是请了几天假准备在家陪儿子的,但这天单位临时有事,她又赶到单位去了。一去就是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后倒头就睡。也没力气烦儿子的神了。
孔亮回家时,已是凌晨2点了。孔教授一直在客厅里开着电视等他。这次,他主动出击把儿子叫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对他说:
是啊,洋人有什么好?样子都瘆死了!语言又不通,格格不入的,……果然,丹丹的老爸在一旁发话了。
孔教授开玩笑说:只要会打麻将就行了,就有共同语言了,别的管那么多干嘛?
丹丹的老爸是个麻将迷,每次见面家人都会拿他的麻将开玩笑。
大舅舅,你觉得洋人可以接受吗?丹丹问道。
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孔教授说。
明天是二十九,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明天你叔叔从省城回家过年,你表姐丹丹也从新西兰回来,明天中午全家人要聚一下,你必须要参加,不许缺席。
这段话是教授事先拟好的,故意没有提小芳。
孔亮面无表情,一声不吭,站起身要走。
孔教授伸手做了个拦的动作,说:你表个态再走。
孔亮说,我参加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