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入伙(第1 / 3页)
“那第三方公司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我的问题她还是没有回答,所以我再次提问。
“那‘万一’呢?”我强调道。
“没那么多万一!我可以给你看看我们过去两年所培训的学生名单和毕业去向,你看看,通过率是100%。”丹璐被我这么逼地急眼了快,双颊略显潮红。
“嘿嘿嘿,别生气嘛,我也只是想再确认下。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嘛!”我笑嘻嘻地安抚她的情绪,但我的疑问还是没有消除。
“那……什么情况会退费?”我继续追问。
“如果他从我们这顺利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或者薪资没达到我们承诺的那样子,我们按照合同退费。”
看完后,我大致了解了他们的培训机制。
他们的培训学校学制两个月,采用集中封闭式培训,其中会由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进行培训指导。与高校的教学方式对比,他们的培训针对性强,可操作性更强,更具实践性。与工作有关的课程才会开,不会像大学教学那样,会给学生开设一些莫名其妙的课程,还美名其曰要系统教学。
有时候,我想,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学校过于理论而不接实际。特别是高校的老师,本身就没有在企业里的实际工作经验,那他/她教出来的学生如何去实践?一个纯理论大师能教的出一个武艺高强的高手?更何况,现在高校的教师,根本就不算是理论大师。多数就是通过应试教育混了一个学历,而学校也是以学历为标准招聘老师。近些年,在沿海城市哪怕是专科学校都要求教师得是博士学历。更有甚者,新进教师的学历出身还可能被追溯到本科和硕士阶段,即本科不是985、211的人,即便博士毕业学校是清华的也可能被排除在大学教师筛选关。
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去年我一个哥们的学校不但要求新进教师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学历都得是名校,还要求对方有海外留学或者交流经验。其实,现在很多硕士学历的人不但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也拥有很好的实践工作经验。并且,他们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是愿意到高校任教的。想想美国的高等教育,那些学校的教授多数在校外有兼职,甚至有些教授会过阵子就去企业“回炉”一下,再返回高校。
“好吧,我都看完了,我有一个疑问。”看完材料,我向丹璐表达一个新的问题。
“当然,肯定还要扣除一些基本的费用的。”丹璐补充道。
“这么多的培训费,学生一般也出不起吧?”虽然说现在物价上涨,但也不是谁能轻轻松松拿出一两万用来进行一个为期才两个月的培训。
“你究竟有没有认真看合同?我合同里明确说了,培训费可以先不交,由第三方公司代缴。然后,等你毕业工作半年后,你必须从你的工资里每月还款,两年内还清。”丹璐从电脑中的文件夹中找出一份电子文档打开,并找到了合同里所规定的内容。
“那如果学生毕业后不还钱了呢?”以前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得我的思维变得较为严谨、全面,所以我会自发地关注很多关键性问题。
“那就让第三方公司去催收,我们会和第三工公司以及学生签一个三方协议的。”
“你讲!”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作为学生死活学不会,怎么处理?”
“我们会和学生签一个补充合同,如果两个月没学会,没有实现就业,我们可以让他免费再学一次。”
“那我要是还是学不会呢?”
“那就再学!一般来说,只要按照我们的安排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学会的。”丹璐信誓旦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