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生一世 3(第4 / 4页)
我了解你,你那颗研究同位素的心,永远是那么缜密,那么细致入微。我知道,为了抓紧完成科研课题,为了使两颗分隔在大洋两岸的心,早日跳动在一起。你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甚至不顾危险,长时间与放射性元素接触。没你在身边的日子里,我的心时而流泪,时而滴血。一颗被思念揉碎了的心,让流淌在稿纸上的文字,也改变了豪放的风格。变得苍凉,悲苦,全部成了离愁别恨的咏叹。
“苦酒一杯唱天醉,大洋彼岸双飞泪。”我曾记得,在书信往来中,这是我写给你的诗,对,是最后两句。你不满意,说不是我的风格。回信中,你改为“游子不改报国念,大洋彼岸双飞燕。”我为你的激情感动,为你的文彩叫好。你不选择理科,说不定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我在挂历上画圈数日子,等待着我的燕儿归来。然而,谁又能料想得到,一个半月后,飞回来的,只是你那不灭的灵魂。一个暗红色的骨灰盒,装着你的一切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梦里寻你千百度的未婚夫身边。我欲哭无泪,怒指苍天。天啊,你这样无情枉为天!
从此,我的文字,总是含泪带血,封闭的心,再也闯不进红颜。二十八年时光,这墓前的百合花香不断,那是我信守生死约定的誓言。我爱我的燕儿,会永远爱下去。岁月刷白了我的两鬓,我快老啦,但你却还是那么年轻。一个慢慢老去的人,阴阳相隔守护着一位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这也许就是我的人生。此情此爱,二十八年来这墓前发生的一切,只有我自己才能诠释。一个活着的男人,陪伴着一个死去的女人,二十八年如一日,这,就是我留在天地间的,关于爱情和誓言的不朽诗篇!我为我的燕儿自豪,因为,你是祖国的女儿,你是为祖国而死去的。我真正读懂你,是在你死后,确切地说,是在你留下的骨灰盒里。
你离开我的那年,我也曾想随你而去。但是,当你的国外同事,那位护送你回祖国的金发姑娘,郑重地交给我一封信以后,我就断了随你而去的念头。这封信是你留给我的,是你的亲笔,也是你的绝笔。你写道:“亲爱的云,我梦中的情,看来我们结不成婚了。受强辐射的攻击,我的身体已彻底垮掉,活不长了。等来生吧,来生,我再做你的妻子……”后面的文字,事关国家机密,不能公开。原来,她在给我改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最后的课题,她是拼着命完成的。完成后,她已经不行了。她把重要的研究数据,放进一个她事先定做的,带夹层的骨灰盒里。然后,她找来最要好的同事,就是那位给我送信的异国姑娘,交待托付了一切。
那晚,我失眠了。
第二天打电话给他,停机。再打,仍然停机,直到下午下班,在单位门前的石阶上,主任递给我一张字条。字条上的笔迹是那么熟悉,但每一个字却仿佛一把把尖刀,把我的心一点儿一点儿挖空。我倏然觉得自己变成一枚干树叶,浑身轻飘飘的往下坠。回到宿舍,字条和着眼泪和心痛,碎成一地。
两年后,我听到一个消息,他走了,白血病。
这时,已成为我先生的主任说,刚来小城不久,他就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那时他找到我说,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女孩,让我好好珍惜。先生还说,那天,他哭的像个孩子。
后来,我常常梦到那张被撕成碎沫的字条,和字条上碎成纸沫的字:对不起,我走了,好好生活。
二十八年的往事已不堪回首。从她,我亲爱的燕,梦中的情身上,我彻底读懂了一位祖国女儿的情怀。我完成了她的遗愿,把那份研究数据交到了她的研究所。下葬的那一天,我把她留给我的那支笔放进了骨灰盒。这支笔应随她而去,因为,它浸着情,染着爱,抒写过关于云和燕的动人爱情故事。当然,我没有忘记写下“永结同心”这四字。
虽然这“四个字”是我一个人写的,但我完全可以代替她,因为,她是我的燕,我是她的云,我们是永远不会分开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二十八年,我还能守护她二十八年吗?这飘香的百合花,能在这世间得以永恒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又知道,我死后,肯定还会陪伴在她身边!
在一个樱花盛开的季节里,女儿出生了。我对先生说,就叫她如雪吧。
樱花如雪,洁白又神圣。
永恒的百合花
二十八年前,我俩用燃烧的心,用滚烫的吻抒写出一个海誓山盟,生死约定。二十八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你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长眠,也许还活在热恋的浪漫中,而孑然一生的我,却在这冰凉的墓前,为你送了二十八年的百合花。
还记得送你跨出国门的那一天吗?你把一支古怪的毛笔送给我。我上了十九年学,从未见过这两头都有毛的笔,有点好笑。你当时很认真,说:“不准笑,严肃点,一定要保管好。这笔的两头,都是用我的头发做的。”为这支两头都能写字的笔,记得你曾来信一再强调:“这支笔你不能用,要用,得等到我回国和你结婚的那一天。告诉你,在婚礼上,你用这一头写--永结,我用另一头写--同心,保准是一个高雅风趣的婚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