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自留地(第2 / 4页)
苏霍姆利诺夫很难过,作为俄军参谋长,他无法给乔治提供更多兵力。
乔治只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乔治的统领下,最起码保加利亚没叛变,罗马尼亚没有沦陷,塞尔维亚也已经收复,乔治军团现在虽然三线作战,在三线都保持着攻击姿态,和另一个时空天壤之别。“帝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动员,我会尽可能给你带来援军。”
这时候布置在后方阵地的德军炮兵开始对进攻部队进行火力覆盖,同时德军开始反击,将攻击部队击退,恢复战线。
针对第11集团军的装甲战车,德军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德军在防线中挖了很多反坦克战壕,仅第二道防线前就有三条。
战壕和战壕之间是雷区和铁丝网,步兵贸然深入,就会遭到重机枪的疯狂射击。
面对这样的防线,布鲁西诺夫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和冯·毕洛耐心周旋。
奥斯曼人正在继续动员,杨科夫已经给乔治发电报,请求乔治派兵增援,否则杨科夫就要被迫从奥斯曼首都撤离,避免被奥斯曼帝国优势兵力包围。
布鲁西诺夫面临的情况,和杨科夫差不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确实是生活着很多塞尔维亚人,彼得父子对解救塞尔维亚人念念不忘,可他们从来没问过生活在这两地的塞尔维亚人,是否需要他们解救。
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之后,斐迪南大公采取怀柔政策,收获了很多当地人的好感,彼得父子纯属一厢情愿。
布鲁西诺夫手下虽然是以高日军团为主,哥萨克组成的部队也不少。
瓦西里遇到的情况,也没比布鲁西诺夫好到哪儿去。
马肯森用兵狡诈,堪称“沼泽之狐”,他将奥匈军队顶在第一线,将德军布置在第二线,在瓦西里进攻的时候,马肯森派出一支骑兵绕过第12集团军侧翼,攻入特兰西瓦尼亚,得到特兰西瓦尼亚人响应的同时,还顺手击溃了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
斐迪南犯了和彼得父子同样的错误,他忽略了生活在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的态度,派出的执政官也没能安抚当地罗马尼亚人,瓦西里开始进攻后,俄军在冬天修建的铁路甚至被炸毁,后勤运输线中断。
瓦西里不得不分兵,派出俄军协助罗军惮亚各地反抗势力,这导致俄军的优势兵力,无法在战场上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乔治手下兵力不足。
在攻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后,部分哥萨克将天性中的“以战养战”发挥到淋漓尽致,不仅激起当地人的强烈反感,已经到了布鲁西诺夫不得不约束军纪的程度。
哥萨克打仗确实猛,破坏力也惊人,说好听点是以战养战,如实描述就是烧杀抢掠。
冯·毕洛老奸巨猾,他发明了一种弹性防御,让布鲁西诺夫步履维艰。
弹性防御的内容是将部队梯次配置,前线只部署少量警戒部队,主力集中在第二线和第三线,这样进攻部队的火力只会覆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和第三道则完好无损。
攻击部队在攻占第一道防线之后,就会逐渐脱离己方炮兵的火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