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蛊惑(第2 / 4页)
雍正皇帝为何名声不好,一直到某大剧播出后,才有所改观。
这现象与他用特务治国有很大的关系,谁没有隐私啊,谁愿意丢人的事情被别人知道?
电视剧对雍正的功绩无疑是夸大的,顺便掩盖了他很多污点。当然了,电视剧嘛。
乾隆虽然败家,但他在位期间对外足够强硬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至于错过了工业革命这口锅,不能他一个人背,应该是整个M人集团一起背才公平。
从头到尾,无论谁当政,考虑的都是统治基础以及权利的掌握。
真不是贾琏刻意的犹豫,实在是打济宁消耗弹药量太大了。同时代的将领,打仗更多的是考虑拿人来堆,人不值钱的。贾琏是个唯火力论的另类,疯狂的倾泻火力是他的战术思想。这就导致神机营的弹药储备不足了,仅剩此前的三分之一。
贾琏也不是天生的唯火力论,实在是出在这个时代,他又不想造反。从思想上改造军队的念头,仅仅是一瞬就消失了。开什么玩笑,这事情难比登天了。只能说一群逆天的伟大,造就了民族的脱胎换骨。
逆天行事,贾琏一个凡人,不敢去想。
天黑前齐总兵押送给养感到,贾琏也没有继续犹豫了,不过看着跟在齐总兵身后的夏守忠,贾琏脸上一点好颜色都没有。
晚间的酒桌上,贾琏很不客气的一通抱怨,夏守忠听了也不生气,反倒对贾琏道:“小公爷,您给陛下上一道密奏,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咱家回去挨了骂,也好趁机吐苦水。这些年啊,咱家算是看明白了,这龙禁尉过的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在京城,圣人的眼皮底下,龙禁尉还能有点威慑力,出了京城,没人把咱家放眼里。”
辛亥年间发生在西安和武汉的满-城惨剧,只能算作是后人为前人还债。
夏守忠最感兴趣的还是贾琏搞的参谋处,并且先给齐总兵叫出去后,二人独坐时才问:“有人上奏,说小公爷将国家干才当做私人家臣培养,可有此事?”
贾琏对此自然是很不屑的表示,他这么做的目的,单纯是在偷懒。并很明确的表示,随着线膛枪的出现并技术成熟,今后生产速度加快,成本更低。决定战场胜败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将领个人的武勇和智谋。更多的因素掺杂进来,情报、后勤、战术制定等等工作有专人去做,几即便是一个相对平庸的将领,只要按照正常的操作,就很难打败仗。
一番话给贾琏干沉默了,陪酒的齐总兵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这是不花钱能听的么?
“那算了,我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贾琏别看嘴上硬,真要落在文字上不敢的。
压了贾琏一头的夏守忠得意洋洋道:“天下乌鸦一般黑,龙禁尉能在京师横着走就不错了。咱家也就是私下跟圣人叫几句苦,没人不怕后来的史家乱写。”
呃,贾琏还是小看了古人对于青史留名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这要是背个骂名进史书,给后人遭灾是小,令祖辈蒙羞是大,没脸进祖坟的。
这么一个舆论环境,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落一个放任特务横行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