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潜移默化(第2 / 4页)
嗯,这个时代的东西方对比,中原王朝才是文明的象征,欧洲的进步人士,主流观点都是一样的。十八世纪,中国才是世界灯塔。
英国使团访问乾隆朝的时候,真是把压箱底的好东西都带来了,带着滤镜看大清,真有舔狗的意思。
结果就这么一趟下来,乾隆的底裤被人看穿了。
贾琏为何费劲巴拉的搞那么多面子工程,不就是在尽量减少负面印象么?至少要让英国人产生一个印象,陆地上周国无敌。
出了使团驻地的贾琏,快马回京,至京城时天近黄昏,好在这个季节天黑的晚,贾琏还能趁天黑前进宫。
问题是英国政府层面并不了解周国,所以做了多手准备,正常的使团来访,通过谈判来达成目的是明的,暗的则是最小的代价贿赂能够影响周国皇帝的大臣。说服周国不要干涉北美事务,作为正使的亨利,身上肩负起这個主要任务。
这种干涉不是军事层面的,但重要性不在军事层面之上。欧洲人在对周贸易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别看英国人是海上霸主,但也不敢赌。
这一路上,通过各种关系,亨利获取了相当多的情报,对于贾琏这个周国官员的正确认知,亨利其实是在沙逊之上的。
“暂时我无法回答你的请求,但我会认真的考虑。好了,这个事情先放着,等我从京城回来再谈。”
贾琏没有过多纠缠,就是要给亨利制造一个贾琏并不是很在意的印象。
承辉帝第一时间接见贾琏,听取汇报。
除去与周松涛的密谈,其他的事情贾琏全都如实汇报,甚至连贿赂的事情都汇报了。
承辉帝听后非常的满意,感慨道:“不想西洋人对于鸦片买卖贼心不死,对于对本朝的关系如此重视。”
贾琏自然要加深承辉帝对欧洲的刻板印象,很自然的接过话:“西洋各国重商,英吉利一介岛国,出产不多,商业乃国之命脉。国家如此,其民亦如此。重利忘义,为获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贿赂不过是寻常事。更多的情况下,西洋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财富,杀人夺地,奴役土著,所犯罪行,罄竹难书。以微臣之见,与西洋各国打交道,仁义道德先放一边,只讲利益即可。对英如此,对法亦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提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洋诸国,臣读史书所见,周边小国,哪一个不是得势便猖狂?”
这个时候的一万磅等价黄金,那可真的是黄金啊。
中原王朝自明万里以来,一直是银本位,并且因为大量白银的涌入,实际上白银的购买力是在不断下降的。相比之下,黄金就坚挺的多了。
可惜,中原王朝从来不是黄金的主要产地。黄金在大周能当钱用,更多的是用于打造首饰后增值销售。
亨利殷勤的送贾琏离开,目送贾琏骑马走远后,转身回到院子内,看见脸色有点难看的沙逊,不禁出言讥讽:“贾琏出身周国最顶尖的贵族家庭,沙逊阁下对于周国最顶尖贵族缺乏足够的尊重。”
沙逊被嘲讽了也是有火发不出来了,只能憋着,也没法骂什么周国人野蛮愚昧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