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 第204节(第2 / 5页)
尽管人家一没拉票,二没给她买吃的。
但跟她一样有觉悟,或者说脸皮和她一样厚的湖港人毕竟是少数。广大农民兄弟姐妹还是非常朴实的,吃了人家的东西就得有表示。
所以最后拿第一名的,还是那位唱《涛声依旧》的哥哥。他家真的好大手笔,请了大半本地人的客。
搞得江海潮都觉得人家不拿个好名次,都对不起人家的付出。
最终的排名,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叔叔只拿了第三,第二是那位唱《千古绝唱》的姐姐,她家也买了吃的送给现场观众。
而且他第一遍唱的是普通话,第二遍就换了种语言。江海潮一个词都没听懂,唯一能肯定的绝对不是英语,发音方法不一样啊。
还是卢艳艳她爸爸替他们答疑解惑,他相当惊奇地挑高眉毛:“哟,还有人唱苏联歌啊。”
高强扭头,满脸困惑:“苏联话是什么话?”
“俄语,俄语,肯定是俄语。”杨桃当真嫌弃,“肯定是俄语啦。”
哎呀,没想到俄语歌也挺好听的哦。音乐课上老师教的《卡秋莎》也是苏联歌,不过老师可没教他们用俄语唱。
不管了,等去广播台参加周赛,大家再各凭本事吧。到那会儿,他们家里可没办法给听众送吃的。
龙龙妈妈兴冲冲地过来跟小孩子们打招呼,顺带领儿子回家,十分惋惜:“哎呀呀,早知道我就多蒸点糕了。”
下午儿子冲回家喊她蒸糕时,她还觉得小孩子想一出是一出。过来看热闹的,能买多少吃的?这正好是晚饭的点呢。
估计是这几个娃娃自己馋了,想吃蒸糕。
杨桃羡慕不已:“他好厉害哦,还会俄语。”
江海潮认真地分析:“因为那会儿他学的就是俄语,不是英语。”
江海潮看过一本80年代的中学生作文选,上海那时候还有中学专门开设俄语课呢。不过当时都改革开放,更流行学英语,被安排学俄语的学生挺不高兴的,觉得学了很亏。
到底亏不亏?她无从得知。不过这俄语歌还真挺好听。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票投给了这位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