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 第336节(第4 / 5页)
研究生姐姐接完电话以后,一边给她师兄报单子一边迟疑地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猜测:“我总觉得照这么下去会本末倒置,以后搞不好是省城从湖港进花卖。”
师兄悚然一惊:“那我们干什么?”
“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吧。”
不是她危言耸听啊,她真这样怀疑。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好多时候人和才是重点。
她看过一些乡镇经济发展方面的资料,发现几乎每一个能打出名头的地方都有位能人,比如大名鼎鼎的华西村,再比如说如雷贯耳的南街村,哪个都跟能人脱不了关系。
现在,后悔花种少了的湖港人就不在少数。
江海潮他们在家坐了没几分钟,便有人上门打听能不能去杨家圩的大棚补货。
花市火爆,人潮汹涌,意味着有大批游客被分流到了各个村里去。
江家村刚好挨着镇上,下来的游客更多。他们好多人直接从院子里买了盆花走,短短大半天的时间,便清空了小院。到傍晚时分,几乎已经没人家还剩下花了。更别说自留地上的鲜切花了,除了打花苞苞的那些,其他的早已秃了头,只能慢慢长了。
江海潮逼迫自己站起身跟人讲话:“有,要多少报个数,我好通知人补货。”
她现在怀疑她见识到了位非典型的能人。
师兄满脸茫然:“谁啊?”
研究生姐姐话都到嘴边了,自己又感觉太过于惊悚,下意识地咽下去:“没谁,行了,快点吧。赶紧点清楚了,他们明儿一早就要货。”
唉,论名气的重要性。他们这边还是省城林大的花卉基地啊,属于市区,偏偏没几个人买花会想到跑他们这里来。一想到周末可能会有省城的人看到新闻跑去湖港凑热闹,买了刚从他们林大花卉基地出去的花,她就感觉好心塞。
江海潮不心塞,她就是有点喘不上气。
修远大妈赶紧报数,她不仅要给自己加补货,还得替她娘家要。
要说湖港镇变成鲜花小镇,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改造成了花圃,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自然是她家。
年前她家一直在各个村之间收菜,供应县中的盒饭生意,一天起码有两位数的进账。
结果大家不种菜了改种花了,湖港镇根本没那么多菜供应。做生意由江海潮牵线,转移给了江口镇的菜头大爹。得亏他们家还有们做豆腐的生意,否则她要心痛死。
现在看来还是改种花好,算下来,挣的一点也不比收菜的时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