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宋 > 第6章:梳理局势

第6章:梳理局势(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皇帝刘义符都给弄死了,徐羡之等人哪里还能让之前就已经闹翻脸的庶民刘义真回来继承皇位?在刘义符死了没多久,二伯父刘义真也跟着去了。要说这两人,一个丢了洛阳,一个丢了长安,也说得上是死不足惜了。

老大老二都没了,同样是三皇子的老爹刘义隆,在当下政治家最后的底裤:礼法的支持下顺利登基。虽说老爹刘义隆与大伯父,二伯父感情也好不到哪去,可徐羡之那些人是明晃晃的弑君!所以在老爹刘义隆暂时坐稳皇位后,辅政四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便在老爹刘义隆拉拢过来的军方代表檀道济的打击下一一授首。而檀道济现在虽然没死,但刘骏估摸着这么没脑子的人应该也快了。

可惜刘裕再英明神武儿子不行那是真不行。

大伯刘义符是爷爷长子,还是在爷爷刘裕四十三岁时才出生的长子。四十三岁这个年纪放到现代都显老了,更别说在当下这个乱世之中。所以身为老来子的刘义符在刘裕心中的地位比之朱标都不遑多让。起码比倒霉蛋刘骏是要强出千里万里的。

得益于长子的身份,大伯刘义符的人生特别顺利。爷爷刘裕封宋王时,刘义符是世子,刘裕代晋称帝后,刘义符是稳稳的太子。可还是那句话,皇位的水太深,刘义符把握不住啊。

在爷爷刘裕去世,大伯刘义符登基时,刘义符已经有十七岁了,按理说十七岁的年纪不说如爷爷那般英明神武吧,像老爹刘义隆这样稳住刘氏江山问题还不是很大的。但可惜的是,爷爷刘裕对大伯刘义符的管理不如老朱对朱标那么严苛,老来得子的刘裕对刘义符那是如路惠男对刘骏那般的溺爱,所以刘义符也成长为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那种富二代败家子。

登基后国家大事不怎么理会,不分白天黑夜的与内监宫女在皇宫中游戏厮混,即使在爷爷刘裕刚去世的大丧期间,大伯刘义符照旧声色犬马,而这也是刘义符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

司马懿指着洛水放屁之后,义这个字就站不住脚了。司马昭手下成济当街杀了曹髦后,忠这个字也臭了。司马炎羊车寻幸,大奢天下搞到司马炎死后便闹出了八王之乱,衣冠南渡,丢了北国不管,仁这个字自然也废了。在当下这个时代,孝这个字已经是南边这些士大夫最后的遮羞布了。

作为刚登基的皇帝,刘义符不管是威信还是恩义都没有散播开来就敢挑衅时下政治家最严苛的那条红线,刘骏只能说,这没脑子的大伯不死谁死?

如果说刘义符不孝是寒了文臣的心的话,那么在刘裕死后,一直怕刘裕怕的要死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亲率8万魏军大举南侵犯,这一次南侵直接夺下了洛阳以及其周边盆地。军事上无能的表现让军方也对这个新任皇帝彻底失望。

再之后就是一场计划周密的宫廷政变了,以徐羡之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带着大军直接进入宫城,军方代表檀道济披坚执锐居于前,文官代表徐羡之高举玉玺居于后,守卫建康宫城的禁军莫有御者。刘义符也就此被四位辅政大臣联手废黜。之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刺客杀死了。

老大死了;老二刘义真由于刘裕死后在驻地向朝廷索要奉养无度,被当时以徐羡之为首的文官集团拒绝后双方闹的很不愉快。徐羡之等文官在准备动手搞死刘义符之前就向刘义符告了刘义真刁状,于是兄弟感情并不好的刘义符顺手就将老二刘义真“废为庶人,徙新安郡(浙江淳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