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宋 > 第53章:叛乱将起

第53章:叛乱将起(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双方配合确实配合了,纺纱机与织布机工艺确实改进了不少,不过男女之间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难免日久生情,木匠与织娘配合次数多了,多数人不出意外的最后交合在了一起。

刘骏有想过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没想到发生的会那么快。等刘骏将这批织娘与她们的夫君木匠调来新城时,不少人已经是四五岁孩子的妈妈了。还有一小部分即将临盆与孩子太小的织娘,刘骏没安排送来襄阳。

有多年经验的织娘与木匠可不是新城的民户,可以死的那般轻易。这些有技术的织娘,培养起来可不容易。每一個都是刘骏的宝贝。

现在刚建立起来的纺织棚。靠着今年实验田里的那些棉花,大概能织个千八百匹布。别小看了这千八百匹布。在新城实验田扩大棉花种植规模之前,武陵实验田里那点可怜的棉花产量,除了供给刘骏用之外,剩下的都是刘骏转送皇帝老爹和其他亲戚的。

一来是:山高路远,来往确实不便。

孩子才出生不久,在大宋这个婴儿成活率极低的时代,让刚出生的孩子跟着刘骏一起去襄阳是不可能的事情。刘义隆知道了能给刘骏腿打断。刘义隆是不太喜欢刘骏这个儿子,但对刘子业这个孙子还是挺喜欢的。

二来是:今年农场除了林邑稻喜获预期收成外,棉花套种也喜获成功!

新城农场,刘骏忙着在刚建起没几个月的纺纱棚内,考察着纺纱织布的情况。

“这纺纱机与织布机还是要改进啊!淯水水流确实不如大江力大,可还是能用用的,水力机也要尽快立起来。”

元嘉二十二年,一直到秋收刘骏在雍州都没有搞什么大动作。每月襄阳、新城两地跑,偶尔还会回一趟建康看看自己儿子。

没错,元嘉二十二年二月初三,刘骏的长子刘子业出生,名字是皇帝赐名,希冀孙子是位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还赐了小字法师。

时下大宋儒道势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少漂洋过海来到大宋的印度和尚被世家权贵们奉为座上宾。佛门因此大兴。

加上前几年北魏狼主拓跋焘下诏灭佛: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沙门、巫觋死,主人门诛,不少北方的和尚混不上饭吃,也纷纷南下抢本地和尚的饭碗。

搞得大宋现在虽然没有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但建康现在稍微有见识的人家都能口诵几句佛经了。

“是,王上,入冬之前下官一定办好。”

谢约、孔休先以及被刘骏从荆州武陵调来的路道庆,都跟在刘骏身后看着刘骏花了不少钱搞起来的近百部纺纱机与织布机。

这些机器与指导织工的织娘们都是刘骏在武陵培养了好久的。

织娘是某些刘骏买来却宁死都不愿进入娱乐产业的姑娘,后来逼死了人,事情闹到刘骏案头,刘骏这才下令不作强求,不愿进入娱乐产业的就送去学纺织。

后来倒是真学成了一批纺织工,这些纺织工刘骏也没让她们没日没夜的干活。而是将她们和一批心灵手巧的木匠汇集到一起,要求双方互相配合不断改进纺纱与织布机的工艺。

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临死时,逼杀他的士兵将毒酒摆在司马德文面前,司马德文摇头拒绝道:

“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

所以士兵这才拿被子将司马德文闷死。【历史上刘义康也这么说过,也是这种死法。后来刘宋很多皇子也是这么被闷死的。】

宋承晋制,连信佛也继承的很好,刘义隆信不信佛刘骏不知道,刘骏的母亲路惠男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小孙子法师法师的叫着可给路惠男高兴坏了。刘骏偶尔回建康看孩子时,也觉得孩子挺可爱的,就是刘子业这个名字,刘骏感觉有些熟悉,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儿子那边有路惠男与王宪嫄当宝似的供着,刘骏也不怎么关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