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后备方案(第2 / 3页)
当然,那些被设计成仿生的“伪知性”系统除外。
“原谅我刚才的失礼。”袁真恢复了往日里随性的样子,“你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我叫刑天,编号T-001,机甲型号:第一代核动力装甲,隶属于守望者联盟玄色苍穹军团,出厂日期:天启1年3月14日,驾驶者:白影。”余宵给出了一套标准的系统答复。
“那你知道自己的意识是从何处诞生的吗?”袁真换了个思路。
“我的意识诞生于‘连山’系统之中。”余宵说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第一个答案。
两人第一次碰面时,袁真便以开玩笑的名义来测试刑天对于人类社群关系的认知——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
如果无法感知情感,那么刑天在人类眼里就不能算是“完整的独立个体”,当然,这个独立个体的标准是以人类作为参照模板。
而就在刚才这看似极为荒诞的问答中,袁真也还是遵循着这个基本逻辑在试探余宵。
人有感情,但机械只讲逻辑。
“你到底是谁?”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无论人类还是机械都能答得上来。
尽管刑天作为第一代机甲并未搭载智能系统,但基本的操作系统还是有的。
如果一个机械产生了自我意识,那么它最符合逻辑的说法就是自系统进化而来。
听到刑天的答复,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露出了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就连袁真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但当这一个简单的问题被重复两遍,三遍,甚至被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时,人类和机械的差距便会体现出来。
人类会下意识地寻找异常——她为什么要问我这么多遍,是我答错了还是她没听清,她为什么要生气,她是在质疑我吗?
于是,人所做的回答就可能出现在用词,语气,语速,表情和动作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我就是刑天啊?”“你耳聋吗?我!是!刑!天!”
但对于机械来说,无论提问者的语气和神态是什么样的,只要问题符合逻辑,机械就只会按照固定的格式,不带任何感情的给出一模一样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