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南方皆反(第2 / 2页)
有山东作为桥头堡,朱存枫本可以轻骑南下,渡过长江杀入南直隶不是没有可能,是大概率可以。朱存枫没有这么做,他在等,等南方地主自掘坟墓。
北方各省遭遇连年天灾,穷苦百姓快要活不下去了,他们对地主深恶痛绝,对频繁加饷的崇祯朝廷深恶痛绝。朱存枫不需要做太多工作,一句均田就能收获无数忠诚,分田分地也在百姓的支持下光速顺利进行。
南方则不同,小冰河的威力还没有全面降临,老百姓还有活路,有些自耕农、小商贩、手工业者等等甚至每年能买点肉打打牙祭,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尤其是朱存枫登基后,南方各省不再向京师输送税赋、粮草,各省,特别是江南有足够的余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老百姓能种出来,能买到活下去的粮食,他们就不会想着改变。朱存枫若强行推进均田工作,势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这就引发了一個很不好的现象,眼看八辈仇敌成为军官,当着你的面招兵买马,你能不跟吗?不跟不就等于坐以待毙,必须跟!
如此作为,等于将由朝廷负责的安全问题转嫁到地方,皇帝需要集权,一群由地主利益团体组成的内阁则不需要,相反分权才更符合大家的利益。
汉军八旗制度颁布以后没多久,整个汉军旗就填充了近十万人,而且这些人不用弘文朝廷支付一钱一厘。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百姓!
地主们开始肆无忌惮剥削,一定要把成本收回来。前期短暂的地主内斗几次,所有地主马上将注意力转向自耕农和佃户等弱势人群。与其斗得你死我活,不如拿软柿子开刀,这样挣钱不流血,有斯文。
不如优先稳定北方,优先进兵河南、湖广,这里田亩多,还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这里的百姓同样没有强烈改变的诉求。让队伍先适应河南与湖广的强度,锻炼一番再去江南,才能更好办事。
兵强马壮,洪承畴信心爆棚,点选兵马就向徐州进兵。有道是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要想确保江南的安全,必须把北方军队堵在淮河。正好军队中山头林立,长时间屯驻南直隶容易出变故,将部队调往北方,更方便自身指挥,容易掌控兵权。
洪承畴也有竞争者的,特别是勋贵,像魏国公徐家、东林党们就想争兵权。
向北方进兵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守军纷纷投降,而朱存枫的大军一个没看到。洪承畴意识到其中的诡异,不妨碍他对外宣传大胜。
北伐连战连胜,轻松收复徐州咽喉之地,接下来无论稳扎稳打进攻山东,还是轻兵突袭京师,南方军都握有主动权,至少南方数省的人是这么认为的。故而徐州被南方军攻下后,之前没有发声的福建、江西、两广等地纷纷宣布朱存枫是逆贼,愿意尊弘文朝廷。
孔家解决后,从曲阜开始,均田很快推行至整个山东,百姓欢欣鼓舞,收获大量忠诚度的同时又稳固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