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ESR结题,便携移动存储器的曙光(4(第4 / 5页)
一说“磁”字儿,历、池二人恍然大悟,磁鼓、磁芯,这些是干嘛的,记录数据的啊!
池总问道:“高主任,这个是用来存数据的?这么小?这么轻便?”
“看来的确是把ESR优化得很不错,现在就等其他数据了。”
他估计高振东过来是没有吃饭的,都在食堂准备好了,和工作人员就等着高振东过来一起吃。
几名专家对视一眼。
过了晚饭时间,望眼欲穿的池总工才等到了高振东,不过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先吃饭先吃饭。
很快,铸锭到达预定长度,试验组开始结束操作。
“.”
两人摇摇头,看不出来,这批磁带不是透明盒的,看不到卷绕好的磁带,只是顶上漏出短短一条,看不出什么东西。
各位专家神情兴奋,讨论了很久,最终,给出了验收意见。
还在讨论的几位专家听见这话,都不顾上讨论了,转过头问这位专家:“老袁,你没搞错吧?”
“还别说,年轻人就是脑子灵活。”
袁工把自己的本子往前一推:“你们看吧,我基本上记下了他们熔炼过程中的每一次电压和电流波动,分段计算后累加的,可能会有误差,但是不会太大。”
“是不是钢种电导率不同导致的问题?”
高振东笑着道:“池总厉害,有点接近。这是用的磁带记录的音乐信号。”
虽然试验结果还没出来,可是部里派来的专家明显对滑动结晶器这个思路非常肯定。
“这个滑动结晶的想法很有意思啊,这样就能直接做出大长径比的铸锭了。”
他高兴的不只是这个科研课题的成功,而是这证明,第三轧钢厂以集体的形式,正式走完了一个科研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这对第三轧钢厂来说,意义比ESR改进本身还重大。
“这次为了验收,为了方便对比,他们精炼的是传统钢种,这种钢ESR的吨钢耗电量我知道,就是老袁这个数。”
“就这一手,就有引进价值了。”
袁工又指着自己描绘的电流曲线:“伱们发现没有,这个电流非常稳定,熔滴速率控制的非常均匀,而且我看他们的人员自从开始试验了就没有去调节设备了,这意味着他们的电流控制真的是如高总师所说,是自动控制的。”
“就凭这个耗电量,哪怕有一些其他问题,这个项目都算成功,有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