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东关街市(第1 / 2页)
这个紫色的棒棒郑东也认识,茄子嘛!不过听说这里的人都叫它昆仑紫瓜,还有个文雅的名字叫作落苏,不管他们怎么叫,买两个回去做个肉末茄子。
“这位小哥,敢问这条街叫什么名字?”
“啊?哦。”那小哥愣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一看公子就不是本地人,这条街可是扬州城中最繁华的一条街,名叫东关街。”
“嗯...谢谢小哥。”看那小哥似乎意犹未尽,郑东赶紧拱拱手,快步逃走了。
“不过东关街这名字,似乎有点熟悉啊。在哪见过呢?”郑东边走边在那自言自语,忽然停住了脚步,现在街面中间,一脸惊喜的叫到,“想起来了!”
这一声叫喊,路人纷纷侧目,连两边楼上的窗户也有伸出头来观望的,郑东看见自己搞出这么大动静,连忙捂住嘴,往人群里走去了。郑东在心中暗道,“这不就是杜牧口中的扬州路嘛!”
郑东先去了前厅,问过小二,得知现在还只是申时初,也就是下午三点多。
郑东又问小二能不能借客栈的厨房一用,小二还没说话,柜台后的掌柜却满口答应,还说什么王老爷吩咐了,郑公子有什么要求一应照办。
郑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掏出两块碎银子让掌柜的给换成铜钱,掌柜的接过银子,拿出两大串铜钱装在布袋里递给郑东,郑东谢过掌柜的,便出了客栈,准备去买点食材。
由于人生地不熟,郑东转了整一条街也没见到有卖菜的,很后悔没有带着店小二一起出来了,腹中越发的饥饿,郑东看见还有个摊子在卖胡饼,便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去,打算先买两个充饥。
趁着给钱的功夫,郑东随口问了问那摊主,没想到摊主也挺热情,指着东边对郑东说,
当年杜牧在此,写下一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把自己在扬州遇见的小歌妓的心攥的死死的,不失为一时风流段子。
郑东一阵腹诽,从诗中看,那歌妓还没有自己年龄大呢。杜牧也太不是东西了。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这是唐朝,十二三岁就结婚的,自己在唐朝的妹妹不也是十二岁就嫁人了吗?这是封建社会的陋习,杜牧只不过是和普通人一样,怪不得他。
郑东边走边想,一抬头,发现卖菜的摊子到了。
在几个摊子前逡巡,不禁感叹这唐朝的蔬菜也太少了吧,就这那摊贩还说他这的菜品种最多。郑东转了一圈,看看都差不太多,就蹲在一个摊子前仔细挑选。
郑东有烹饪技能打底,对地上摆的蔬菜也都能认出来,比如这摊子上最大的一堆,就是苋菜,只不过没有后世那种紫色叶脉的,整颗都是绿色,但好像听说刚才那个妇人说这个叫葵菜,郑东想起来诗中写的“青青园中葵”,应该说的就是这个了,可以,买一把回去尝尝。
“公子走反啦,市场在东南边呢。过了前面那座桥,往东走个百十步,再往南走就能看到啦。”
郑东谢过摊主,把胡饼放在嘴上叼着,快步朝摊主指的方向走去。
不多会儿,郑东就到了那摊主说的集市。
说是集市,其实是一条街,只不过这条街比普通的街道要宽的多,路两旁的摊子琳琅满目,一眼望不到头;从两边房屋伸出到街面上的帘招数不胜数,五颜六色的迎风招展,别有一番景致。
郑东把嘴里的胡饼胡乱嚼了两下吞进肚子,拦下一个过路的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