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第二十四章,先生(第2 / 5页)
推荐小说:
其中一个人示意另一个去报信,自己走到对面茶铺坐下,继续看守。
广昌县城本身也只是一个小镇子,这家学塾也只是一般乡村水平的蒙馆,县城自办,教书先生是县里的秀才童生,平时就教些《三字经》《千字文》,还有些唐诗宋词,学生大多是城里商贩的子女。父母送来这里,指望他们识字,算账而已,所以小孩子们学习压力一点不大,每天都乐呵呵的。
今天,学塾门口来了位女先生。她说自己是南方人,自小习琴,现在周游各省学艺,来到这里,想在学塾里做个职,教孩子弹琴补贴路费。
管理学塾的谷院长是个老秀才,脾气很好。他很抱歉地说不需要琴艺先生,这家学塾主要教学生识字认数,有钱人家才专门请先生教授琴艺。城东蔡员外家好像要一位,家里千金正到女学年纪。
“姑娘,蔡员外为人大方,家里人也好相处,我帮你做个介绍,明天去看一看吧。”
夏玉雪觉得,如果自己被发现了,十有(手动屏蔽)是因为这架古琴。
现在才上午,时间还早,她很想弹一曲。
不行,楼下的人一定会听到的,那样自己的嫌疑就大了。
可是,带了琴却不弹,那样更值得怀疑吧。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想弹。
“那有劳院长。”明天她就走了,(另请高明吧)。
“姑娘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学塾的书斋还是蔡员外捐盖的。
“谷院长,我还有个请求。”
“啊?”
“我能给孩子们弹一曲吗?我想试一试自己的技艺。”
该怎么办呢?
在大堂喝酒的那伙人,看到花衣女人上楼没一会,抱着古琴又走出来了。其中一个指了两个人,对他们说了些什么,那两个人就跑了出去。
他们跟着花衣女人走在街上,保持着二十步左右的距离。
花衣女人拦下一个过路的本地人,好像在问路。那人给她指了方向,女人道了谢,朝那里走去。
他们继续跟着,到了一家学塾前,女人敲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