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棹头的外号与果匣子(第2 / 3页)
推荐小说:
“码头上的.“
既然是码头上的,又不认识,那就没啥大事,连忙对着院里喊:
“他爹,来客(qie)了”。
还把不耕爷俩往里让。
正寻思事的老王,就听见媳妇喊他,连忙起身,走到大门口一看,外面已经有些发黑了,他也没太看清。
“这么一对憨货“
老高倒是没再笑,
不耕带着徐江顺着北大街往北走,再往前就到了北关,后世就是北极街,很早之前就是回族聚集区,当然王把头家不住在北关,在北关往南一点的一套两进小院,城里人,和农村不一样,农村这会都有躺下睡觉的了,他们家倒是没有,都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纳凉呢。
王把头的大儿子,二儿子不耕都见过,他最后不干的时候老大刚跟着厨师安胖子学手艺,比徐江还大两岁,老二据说是个读书的料,也有十二三了,也在读高小,有次家里有事来码头找他爹的时候见过。
来开门的是他家二儿子,看样子是个活泼的,要不码头也不近,找他爹咋让他去传信呢,不过那个年代人都守礼,估计孩子记性还不错,虽说时间太快有一年了,还能记起来不耕是个码头上的“叔”。
仔细一看,不耕!!!
这时候哪里还有当初码头把头的威风。
“兄弟,快进屋,快,他娘,快整俩菜,我和我兄弟喝点。”
其实在不耕爷俩来之前,树下养神的王把头其实也在想他,足有四,五天没开工了,其实三道码头的活计也不至于那么少,一来人受到打击,心气就不足了,二来呢,刚到三道码头,这帮把头也有些排挤他,原来跟他干的几个好手也被别的把头喊走了。
叫了一声叔,屋里走出个女人来,30多岁,估计是老王的媳妇。
不耕连忙道:
“嫂子”
虽说是个嘴笨的,可毕竟不傻,最起码的称呼没错。
那女人明显一愣,竟不认识这人,又看儿子,二儿子悄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