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46

分卷阅读46(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虽然他偶尔“说漏嘴”,但会给二哥增加过多心理负担的东西,他都瞒得死死的。

二哥再早熟,也只是六岁孩童。

“得想个法子与他们疏远,让隋炀帝知道我和二哥不喜欢他们。”李玄霸把头蒙进缝了厚毛皮的锦被中,小声嘀咕给自己打气,“能做到的,一定能。”

他心里很是慌乱。

李玄霸虽然常在李世民面前用后世人的视角“指点江山”“愤世嫉俗”,但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

所谓“对亡妻不忠诚”之事的全貌是,独孤皇后先让隋文帝给高颎娶继室,高颖以年老拒绝;后高颎有妾室怀孕,独孤皇后进言“高颎因心怀爱妾而拒绝皇帝赐妻,是对皇帝不忠”,让年老后疑心甚重的隋文帝逐渐加深对高颎的猜忌。

杨广继位后,发布诏令,说自己要广纳谏言,召回隋文帝晚年卷入夺嫡之争的老臣,高颎也被拜为太常。

杨广喜声乐,光收天下乐工,高颎上奏阻止;杨广修运河修东京,之后还要修长城,高颎请求暂缓工程;杨广对启民可汗过于恩宠厚待,高颎认为应该警惕突厥,不可信任厚待过重。

大业三年,高颎因“诽谤朝政”被杀,诸子皆被流放。

高颎不是什么“反派”,而是隋朝的忠良。

隋末唐初群英荟萃,能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人无不是人中龙凤。自己若是能和这些人同台竞争,他在现代就不会只是一个历史营销号小编了。

杨广杀宇文弼和高颎是注定的,朝堂群臣都劝不住的事,自己一个小孩能做什么?

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尽可能地拉着二哥与这两个注定会死的大隋忠良撇清关系。

后世常说李渊对建立唐朝没有功劳,这不是事实。

唐太宗李世民虽有战功,但起兵的资本是唐国公李渊,众人最初投效的也是李渊。

同样,宇文弼也因为多次进谏招得杨广厌恶,与高颎同死于“诽谤朝政”。

杨广深恶高颎。高颎死后,著名诗人、司隶大夫薛道衡当众赞美高颎的才华,被杨广找借口处死。

自己和二哥拜高颎和宇文弼为师,待高颎和宇文弼持续向杨广进谏,惹得杨广厌恶被诛杀后,以杨广的小心眼,恐怕也会对自己和二哥生出恶感,甚至迁怒唐国公府。

哪怕这师生关系,是杨广自己牵的。

李玄霸没打算将此事过早向李世民“预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