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14章 七十年代初

第414章 七十年代初(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会议规定:1970年比1969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6%。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军工和为军工配套的项目上。

“东方红一号”是夏国的科学之星,是夏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这一天,全夏国人们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旷野,在凝望头顶夜空。

这一天,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夏国人就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夏国向太空探索的,每一个脚步,都迈得坚定而扎实。

后来,“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孙总工,在采访中表示: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以当前夏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把它弄到天上去确实不容易,因为每一颗个螺丝钉都是夏国人自己搞的,真是感觉到扬眉吐气。

新年伊始,国内便迎来了一桩轰动全球的壮举。

刘之野统帅全师将士,屏息以待,聚焦于人民广播电台即将播报的重大喜讯。

四月二十四日,夏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一号”人造蓝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遨游天际。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夏国航天事业的崭新篇章。

卫星升空的瞬间,警卫二师万余将士热血沸腾,他们深知“两弹一星”对于国家崛起的非凡意义,这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大国地位的坚实象征。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升空,使夏国成为继苏盟、M国、F国、小日子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拉开了夏国人进军太空的序幕,极大提高了夏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夏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发射,是科技强国的一个光辉典范,其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必须永远铭记和传承下去。

夏国科技在不断进步,经济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今年,2月15日-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拟定了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并着手研究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

这次会议提出了“以阶级……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要求“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

现场,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共同见证着这一荣耀时刻。

这颗人造卫星,是由夏国自行研发地“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性发射成功的。

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蓝星一周114分钟。

这颗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从此,它实现了Xxx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