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40章 “寒冬”将过

第440章 “寒冬”将过(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自从京城地区开始盛行“蔬菜大棚”后,这冬季人们再也不用一直吃“老三样”了。

而且为了老百姓买菜方便,菜市场还派员工们沿街串巷的去卖菜。

伴随着“卖酸枣面儿——糊涂糕!”的吆喝,小贩臂挎柳条筐来了。

买来成块的酸枣面,有的小孩就直接啃。大人们常用热水沏开,加点糖给他们吃,又克食助消化,还能安神。

“糊涂糕”,是把不太好的红果连皮带肉、核一起捣烂,加入糖精,用小竹片抹在纸上。

小孩捧到嘴边舔着吃,往往粘到脸上,活像长了胡子,所以又叫“胡子糕”。

卖“玻璃粉”的小贩,是用小钢棍敲着车上挂的小铜钟进街的。

一个瓷缸中,盛的是“果子干”。那是将柿饼浸透捣烂,拌上用开水泡过的杏干,加入鲜藕片,兑进些糖桂花,又凉又脆,在老京城干燥的冬天里吃了去心火。

另一个瓷缸中,是“炒红果”。把大个儿红果煮熟,去皮、核,加糖,不加水,红果仍成片,酸甜开胃。

加入糖水、糖桂花,汤汁粉红,清亮透明,色、香、味俱佳。用勺盛入瓷碗中,捧回家,与父母共享。

也有串街的“南货车子”,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客户,不用吆喝。

按时准点儿进胡同,老顾客在家门口等候,车上有地道的“家乡货”——玫瑰酱、桂花酱,还有江米酒。

“玻璃粉”是把“洋粉”加水熬成汤,加入粉红、淡绿等食色,晾凉成凝冻。

吃时舀到碗里,再浇上杏干煮的糖水,酸甜可口,多用来哄小孩。讲究的主儿,要到大饭店吃“杏仁豆腐”。

那是将杏仁捣烂煮水,掺入“洋粉”,熬成汤,舀入小瓷碗,晾凉成冻。吃时,用小刀将“豆腐”划成菱形小块,浇上桂花糖汁,用小勺擓着吃。

“哎——沟葱儿——大青椒,西红柿——茄子——嫩黄瓜!”串街卖青菜的小贩,嗓音倍儿亮。

冬天里,在“暖棚里”陪育出来的“细菜”,绿油油、嫩生生的,被码在大席篓子里,上面苫着小棉被,用小推车或挑担子卖。

有时候,大人们叫小孩子去买来半碗江米酒,做发面引子。

蒸出的馒头,又白又暄腾,还散发一股酒香味。有的还捎带卖金橘、甘蔗、青果,嗓子疼,可以买几颗青果含,很见效。

这些小贩还有卖“甑儿糕”的,现做现卖,小孩子们最爱吃。

小车上蹾着火炉支口蒸锅,锅上沿盖块有多个圆孔的木隔板,每个孔上扣着个小蒸笼。

把和好的大米粉里包进芝麻、白糖,一团团填入模子,分别扣入蒸笼,等个四五分钟就熟了。把糕夹出来,再撒上瓜仁、青丝、红丝,又松又软,热腾腾就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