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及偏僻注释(第1 / 2页)
李克用帮助徐州、河中、义武、山东诸镇,动辄就是四五千、上万军队撒出去。打幽州,拿下幽州后分文不取,直接把幽州镇送给了刘仁恭,够仗义吧?放在这位书友看来,肯定不合理!大傻逼!
但这就是代北豪侠的含金量。
你可以说她不臣不会种田,残暴跋扈啥啥,但长大醒事之后的鸦王对朋友盟友绝对够意思。
其实,自从被唐僖宗赦免,李克用从鞑靼草原返回故里后,就在逐渐反省克制自己,修炼臣子之道。历史上被昭宗没来由的揍了一次,除了上表喊冤,也没说啥,该进贡进贡,该勤王勤王。随着他对河东控制力的增强,后面每次进入关中,也没再让军队劫掠。他懂得知恩图报,投桃报李。
分割线—————————————
作为一个新人,及至今日,写作达到20万字了,真不敢想象啊!总结了一下,收获颇多,但问题也来了,就是世界越展开,当故事不再局限于主角和几个人斗争的时候,我就有点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写。有读者说,最近的章节文笔下滑,何止你们感觉到了。好多次我自己都不想发!我也觉得有问题,可转念一想,我要是能尽善尽美,还能是个新人吗?人要知足,能收获你们,我很荣幸!
关于书的各种交流,我都是完全接受的,但是泼冷水的、为了喷而喷的,剧情不如意开骂的,这不合理那不合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单纯缺乏对时代历史背景知识的,我很恼火。
泼冷水的不要泼了,我写到这里了,放弃是不可能的,除非一半以上的人都骂我,那我当天就封笔。
这不合理那不合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单纯缺乏对时代历史背景知识的。这部分书友不讨厌,但是发言令人无语。比如,武夫们怎么可能这么蠢?粮食都没了还打仗?
比如,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权,怎么可能这么嚣张!
好了,现在是偏僻注释:
教练使:差遣职务,萌芽于玄宗末年在宫中教习小黄门骑马的武官。宣宗大中六年,出于累年来兵变频繁,为削牙将权力,稳定地方,诏国内有兵马处皆置教练使两人,分左右。选武艺高强、兵法韬略优秀的武夫充任,教练将校、军士,战时也可领兵出征。此后,练兵之权归教练使。
兵马使、指挥使:称都头、指挥,平时统兵。大部分空有头衔,手下没兵,战时才会划拨兵力。平时闲人一个。
都虞侯:差遣职务,唐宋武官。中唐以后,在藩镇及神策军行营大行其道。类似宪兵,掌巡逻、监察、警备,军纪整肃,并受理军中一切不法,战时可处决敌特、叛徒。非亲信不得任。统称都虞侯,其实际级别随军队级别而变化。
牙将:这是一个泛称集合。保卫牙城、节度使的专门卫队,可称牙军。其中的将领,皆为牙将。区别于支、镇、民兵的内军,即常见的“衙内某某都”,在这里,牙将就是节度使直属军队的大小将领。如十将、正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兵马使等等,皆可称牙将。自教练使、都虞侯、供军使、粮料使大行其道,牙将的练兵、威兵、粮草调度运输权皆被剥夺,非战时,很难获得兵权。
比如,神策军怎么可能被一句话就煽动造反
比如,主角为何不对手下的武夫进行文化教育改造?不怕成为下一个李茂贞吗?
比如,军队的待遇保障,不想办法吗?建立xxx,建立xxx,建立xxx。
这些问题我会在慢慢展开,篇幅有限,没法一上来就长篇大论跟你们讨论唐五代宋史吧。你们看着没意思,我讨论的也没意思,很多东西我是在书中侧面暗示给你们。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书友说:李克用出手就是2600精兵,这也太客气了吧?那我要是不告诉你,历史上朝廷讨伐李克用,朱温还给朝廷派去的招讨使拨付了3000精锐牙军作为卫队,事后一个人没要回去,你看到这个是不是也觉得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