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上命昭唐 > 心得及偏僻注释

心得及偏僻注释(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也是少数可以与中官、节度使扳手腕的角色。因为这太吃能力了,百分之99.9的中官、大臣都干不了。

供军使:战时后勤官,督运辎重。

催发使:协调相关人员单位,对接前线,让后勤搞快点。

粮料使:到提供方领取,然后统计,交给运输方。有时与供军使合并,称供军粮料使。

权:暂代职务。

镇将:各藩镇派遣在险关要隘大城的将领,如石岭关镇将、大散关镇将等等,有兵有地盘,节度使不敢轻之。

宣徽使:北司差遣,唐宪宗始置,以中官充任,对皇宫内的小使(食品库使、琼林库使、大盈库使、左藏库使、内染坊使、口味库使、司宝库使、书库使、服饰库使、茶叶库使等等)有监察权,扛把子。同时负责皇帝身边女御、中人的排班,人员更换——通俗理解就是皇帝小团体的人事。在祭祀、朝会、宴会上总领闲杂事务。天下中外官吏臣民以及国外君主、酋长向天子进献的礼物,掌之。属于肥肉差,皇帝的绝对亲信。充任宣徽使的,可为内侍省中官,可为掖庭局女官,通过职责描述可以看出,心善的人干不了这个,一般都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长袖善舞、精于财政的高级中官或女官。

内弓箭库使:皇宫诸库之一,玄宗始置,唐宋沿用。库藏以弓、弩、刀、匕首、斧、甲等轻战具为主。相当于皇帝私人的装备部长。权重。干得好可以直接发展为两军中尉。

武器使:中唐以后,唐朝皇帝、太子、亲王、外戚等多亲自领兵打仗,对军事尤为重视,因此在宫内囤积辎重以备使用。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收《天宝十载交河郡文书》显示,在天宝年间已有宦官充任甲杖等使,区别于内弓箭库使,应该是以重型、贵重战具为主,两唐书及实录已不可考,在出土文物中可窥见一二。

枢密使:分上下两使,亦称正副两使,掌诏制受授。一为天下奏章接收、分拣,二为转交翰林院起草的文件至有司、有人,三为向中书、门下、尚书、九卿等南衙单位传达皇帝命令。

幕府:这里就懒得解释人员了,看晚唐历史小说的基本上都懂。主要讲一下幕府的权力性质——其是藩镇割据的产物,节度使不信任州县流官,故直接建立一个小团体。也有的幕府是新任节度使到任后,不信任前任节度使的人,又重新选一批人入幕。说白了就是小朝廷。像是河北、河南、河东、淮南、西川这样的大镇,幕府僚佐的权力极其重大,州官县令畏之。

中唐以后,朝廷认识到这是一个控制藩镇的途径,故而多派遣京官进入藩镇幕府,侵夺节度使的权力,同时历练京官的能力。对才能出众的幕府人士召入朝廷授职。形成了一个另类的黑色幽默的唯才是举。科举无望,那就去藩镇干活,干得好也能进朝廷穿金戴紫。同样的,科举、门荫入仕的别得意,水分大?那也会把你下放到藩镇去跟人真刀真枪干。

暂时就这些吧。

以上,在书中不再做解释,以免占据篇幅。有新的比较偏僻的,我隔一段时间会整理。

若是皇帝年幼,或不理政事,或者某任枢密使能力出众,甚至可以指挥宰相们干活。朱温屠尽唐朝宦官后,深以为惧,乃以霸府武官担任。此后五代、两宋、辽、金皆以士大夫出任。

观军容使:全称某军某卫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中唐以后,左右神策军及行营禁军、宫中宿卫、临时召入京城的部队等等,凡是属于禁军序列或在京城活动的武装力量,皆受其监察。通俗理解,可以看成卫戍部队总司令。只是不直接带兵、练兵,但其相应权限都具备。唐人一般简称为“军容”、“军容长官”,实际上的北司首脑。

延资库使:差遣职务,唐武宗置,专事收纳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钱粮财货。由宰相领之。

诸道盐铁转运使:差遣职务。总管江淮水运线各转巡院及其全部官吏,总管漕运事务。江南财富,盐利、铁利等垄断收入皆出其手。该职设立以后,基本上都是宰相领之。

铸钱青苗租庸度支使:差遣职务。名称在不同时期有小幅度变化,但职责稳定。掌年度财政核算——本年收支,来年财政赤字计算,计算来年国家要支出大概多少钱,然后确定来年的征税数目。并负责掌征租、庸、青苗、地税及临时加征。在征税上统领全局,制定标准,成立各片区工作小组深入州县直接收取,不使财税经过地方盘剥。同时负责铸钱、反经济贪污、打击假币等事务。由此会分管相应产生的户口、授田、劝农等额外事务。是朝廷名副其实的财政总管,皆由宰相担任——号计相。中唐以后,一般以负责财政的宰相为首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