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三国之霸天下 > 第79章 袁术刁难

第79章 袁术刁难(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袁绍虽然有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在外,也只是能将一些真正颇具才华的人招揽到手下,如田丰、沮授、许攸、审配、张郃、高览等人,有这些人的辅佐,袁绍应该能够成就霸业,但是袁绍却不能够广纳忠言、从谏如流,自己一手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杨奉因为这个心结,所以在和袁绍交往的时候并不显得很热情,不远不进,只是敷衍了事。袁绍也不是笨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当然能够看得出杨奉对自己和曹操两人态度的明显不同,本就心高气傲的他对杨奉也就不冷不热,并且有时还在何进跟前说一些杨奉的坏话,好在何进对袁绍的话并不多信。而杨奉听说之后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进行还击,反倒使得何进愈发对他刮目相看起来,而杨奉和袁绍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如此微妙之势,但是矛盾却是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在袁槐的一次寿宴之上,两人发生了一些摩擦,更带进了一个人--袁术。

武都郡太守习凯也在此战中被张任施计害死。

原来,在张任的要挟之下,习凯不得不亲临城头安抚军心,指挥战斗。其实武都军的官兵都是张任从汉中带去的,岂能需要习凯安抚军心,于是,在刚刚安抚完军心之后,习凯便在抵挡黄巾大军攻城时被飞矢射中,“壮烈牺牲”了。

为了能将武都郡掌控在自己手中,在益州黄巾之乱后,杨奉趁机一方面向刺史张乔推荐张任出任武都郡太守一职,一方面请大将军何进在灵帝面前进行推荐。本来张乔与杨奉的关系就不错,当即就向朝廷推荐张任,而大将军何进也是推荐此人,灵帝于是准奏,自此武都郡便名正言顺地落入了杨奉的手中。

由于汉中都尉张任在平定这次益州马相叛乱的过程中战功卓著,并且又由何进和张乔两人同时保举张任为武都郡太守,汉灵帝便下旨任命张任为武都郡太守。于是,武都、汉中二郡从此便是完全在杨奉的掌控之中,杨奉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心留在洛阳。

其实杨奉留在洛阳也没什么意思,此次全国各地虽然黄巾乱起,但是由于杨奉和皇甫嵩二人的坐镇,没有一个敢进攻洛阳,甚至于说司隶地区。是以这次所有的叛乱都是在冀州、青州、徐州、益州等州发动,所以,杨奉在洛阳基本上都是和何进以及其党羽在一起。

相对来说,张乔这边的压力就小很多,本来益州的治所雒县就是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加上张乔虽然主要精于内政,但毕竟也是久经沙场之人,颇有谋略,非是赵祗之辈所能比。赵祗虽然是张让十分得力的手下,毕竟并没有真正叱咤沙场、攻城掠地,对于打战并不是很在行。

本来益州的一切都在张让、马相等人的预算之中,但是张让、马相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杨奉手下还有像张任、徐荣、严颜、高顺这样的帅才,能够将马相亲率的十多万大军成功挡在武都、汉中二郡之外,形成了持久战。

这样便使得益州的形势成了马相在北面欲进无路,欲罢不能,而赵祗在南面的形势却不容乐观,随时都可能面对张乔的强大的反攻。一旦张乔积聚力量进行反攻,赵祗必然难以抵挡,马相也不得不回军救援,这样益州黄巾便会陷入两面夹攻的困局,这是马相最担心的问题。为此,马相心中早就把张让的十八代祖宗骂了一个遍,竟然派了赵祗这么一个不懂打战的人来益州,才使得自己陷入了如今的被动。

果然,马相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和赵祗进行了一个月的激烈的对抗后,张乔基本摸清了赵祗的底细,知道此人以前必然没有带兵打过仗,心中便有了计较,同时也在暗中积攒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起对赵祗的致命一击。

又在半个月后,郭太领导的白波黄巾军被丁原和吕布全歼的消息传到了益州,更加使得马相对这次的起义失去了信心。

说起何进的党羽,要数皇甫嵩、袁绍和曹操最为何进所倚重,这也是何进善于识人之处,皇甫嵩就不说了,袁绍现在只是都门校尉,曹操也只是一个骑都尉,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但是何进却能够看得出两人之才,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其实,何进的党羽岂止只有皇甫嵩、袁绍和曹操,像其弟车骑将军何苗,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大将军司马许凉,主薄陈琳,京兆尹王允,谋士逢纪、何颙、荀攸(就是前文所说的为何进策划的幕僚),虎贲中郎将袁术,还有曾拜中郎将而现任尚书的卢植(卢植也是和皇甫嵩一样,投向了何进的阵营)。杨奉和曹操投靠何进毕竟时不长,并不像袁绍一样被何进倚为心腹,在没有完全确定二人的忠诚度的情况下,何进也不会将自己的实力过早暴露给二人。

曹操曾经和杨奉一起战斗过,知道杨奉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何况大家现在又都在一个阵营下,当然是刻意结交。袁绍此人向来是十分看重身份的,但是杨奉虽然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但杨家虽然比袁家不如,却也算是三世三公,加之杨奉的姨父丁原也是一州刺史,杨奉更是身为一郡太守,又是乡侯的身份,所以,单以杨奉和袁绍作比,丝毫不比袁绍差到哪里去,所以三个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倒也痛快。

何进对三人甚是倚重,见到三人关系如此亲密,心中更是欣喜。毕竟袁绍还怀有何进的密令,尽量牢笼两人,并且要弄清楚两人到底是否确实真心投靠。袁绍和曹操自小就在一起,关系一直很好,不疑曹操有他,所以袁绍对于杨奉则是尽量为何进拉拢,并一直在调查杨奉的情况。

三人中,曹操和杨奉的结交倒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而杨奉和袁绍的交往则只是碍于面子,因为在前世熟读三国的时候,在三国众多的诸侯当中,杨奉最为讨厌的人便是袁绍,此人虽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又深得其叔父袁槐的看重,更为主要的是当时很多名流士人因为袁绍的家族背景,竞相投奔,袁绍手下可谓是武将云集、谋臣众多。而且袁绍还占据了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的地盘,实力为诸侯当中的第一位,手下更是人才鼎盛,但是就这样一个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集团,被袁绍这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弄得是鸡飞蛋打,最后袁绍也落了个身死名裂。

而张乔正是抓住黄巾军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军心不稳的时机,率军突袭赵祗大营,赵祗完全没有提防,一夜之间,赵祗的八万大军土崩瓦解,除了赵祗率领三千亲骑拼死杀出重围,还有死伤的三万人马之外,剩下黄巾余众在赵祗逃走后,全部投降。

拼死杀出重围的赵祗在逃到马相的大营之后,也没能保住性命。在听到赵祗的叙述后,怒火冲天的马相马上命人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祗给砍了,杀了赵祗之后,余怒未消的马相依然还不解恨,又命人将赵祗手下的三千亲骑尽数杀死。

赵祗既然兵败,马相便只能孤军奋战,益州之事已不可为,但是马相却没有想出如何解决目下的困局。因为,赵祗兵败,张乔的大军必然很快就就会来到此地,到时候自己将会被两面夹击,益州兵败已经成为定局。

于是,令人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早晨,益州黄巾的首领马相突然消失不见了,十几万大军一下子失去了指挥,成了没头的苍蝇。张任、高顺在探得消息之后,当机立断,率军杀出,黄巾军由于失去了指挥,在官军突然杀出的情况下,纷纷跪地请降。

武都郡之围解了之后,张任、高顺立即率军前往汉中,与徐荣、严颜里应外合,将马相派出的围困南郑的五万大军歼灭殆尽。整个过程下来,也不过五日的时间,武都和汉中之危便已经解了,益州黄巾之乱也被成功平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