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第4 / 4页)
如果能一直这样该多好。
那时候的海燕只是贫穷或者在众多女儿之中不受宠爱,但起码她眼里有亮光,心中无阴霾。
这个时候,金玲就不生气了,她甚至还会炒猪肉,加一些大葱,炒满满一大罐头瓶子,再烙许多发面饼,煮几个鸡蛋,又准备几罐咸菜给丈夫带去路上吃。
这些肉只是爸爸一个人的,全家其他人只能吃大酱炒韭菜,但是爸爸会趁金玲不注意,拧开罐头瓶,用筷子夹出瘦肉,给海霞、海燕和海玉一人小嘴里面塞上一口。
海燕永远记得大葱炒猪肉的滋味,特别的香,也特别的哀愁,这个味道,既伴随着争吵平息的喜悦,也意味着一整年都不会再和爸爸见面的长久别离。
那块肉,她会放在嘴里一直嚼一直嚼,不舍得咽下去,直嚼没了肉里所有的滋味,只剩下一团肉糟,仍然不舍得咽下去。
夏锦秋走了。
有一天,她心惊胆战地偷偷炒了两个鹅蛋给偏房送去,爸爸起来吃了。
结果鹅蛋是用来卖种蛋的,被金玲发现又是破马张飞一顿痛骂,爸爸永远沉默以对,而海燕却哭得浑身抽搐,哭得吐了一滩又一滩,她晚上没吃东西,吐的不是泡沫就是黄色的苦水,但是没人有闲心去哄哄她,或者安慰安慰她,金玲继续痛骂。
好像爸爸吃了那两个鹅蛋,天就会塌。
海燕活在这样的胆战心惊里,经常生病,但是病也好痛也好,金玲也只是放她在炕上独自躺着,自己该干嘛干嘛,就好像没有海燕这个人似的。
记忆里,只有一次,海燕难受的不行,几日没吃东西,夏锦秋问她想吃什么,她说苹果,夏锦秋就跑去敲开商店的门,买了一个苹果回来,海玉馋的闻了又闻,海霞馋的将苹果扣出一个指甲印,并嗦了嗦指头,最终,他们还是将苹果给了海燕。
金玲就一个人带孩子,种地。
用她的话说,铁打的女人不过如此,她能一个人又种完地又带好孩子是极其了不起的,十里八村找不出第二个,且她不仅地种得好,孩子们学习也拔尖。每到夏日农闲,她都会在晚饭后和附近的妇女一起唠嗑,说起自己的不易和了不起来,人人对她交口称赞。夸她地种的好,孩子也带的好,还能将贫穷的家境越过越红火。
但其实,海燕八岁就会做饭,她不仅学业自理,还要辅导妹妹,并和妹妹一道在课余时间做饭喂猪,金玲种地回来坐下就吃,吃完了两个小姐妹,一个捡桌子刷碗,一个为她端上热乎乎的洗脚水来。
金玲将一切归功自己,对生活满意极了。甚至冬天又承包了鱼池扫雪,那时候海霞也放了寒假,三个小孩都跟着她一起去走几十里路,扫净鱼池冰面上的雪,好让阳光透进去,冰层地下的种鱼才能越冬,他们一冬天能赚七百元。
爸爸不在家,生活很艰苦,但那是海燕童年回忆中少有的幸福时光,那时候,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家里也井井有条,一切都在向好。
海燕让爸爸把苹果切开,说自己吃不完,大家一起吃。
金玲偶尔也会给她蒸一碗鸡蛋糕来,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绝对的冷漠。
爷爷偶尔,也会给她送一联去痛片来。
她就在这些有限的救济里,不知怎么也慢慢好起来了,可惜她好不多久,他们又会吵架。
金玲各式各样的诅咒和辱骂会一直持续,直到夏锦秋终于联系到活,出门打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