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危亡(第2 / 3页)
而昨夜楚鹤川连夜回军营,想出了几条律令专门针对有钱的富商。
正如沈嘉凝所说,只要富商们愿意捐赠银子或者粮食,等到魏国光复之后,捐赠越多的富商,做生意税率越低,好处多多。
一天时间下来,收获颇多,收到的粮食堆积如小山,银两财物等等不计其数,众人花了一夜的时间才整理点清,共四百万两左右。
除了凤城,另外几座城池也采用了相同的筹资方式,筹集到了一定的银子和粮草,暂时能够支撑军队几天的用度。
有不识字的老翁拉着书生问:“布帘上写的什么字啊?”
书生大声解释布帘上的话的意思:“吴国再犯,魏国危亡关头,不论王宫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应该为魏国出一份力。这是呼吁咱们捐赠银两给将士们,用来抵御外敌!”
老翁恍然大悟,皱纹横生的眉头紧锁,苦恼道:“我老汉有心无力啊!”
旁边一个老婆子拽了拽他的胳膊:“我看见好多人往他们的箩筐里放吃的,将士打仗得吃东西,我送一袋面去,你不是有小麦吗?给捐赠一袋子小麦也行啊!”
老翁不确定地问队伍后一个士兵:“小麦可以吗?”
灯灭之后,他小心靠在她身边,低声道:“我第一次做爹,许多事情也不懂,不过我会尽量让你满意的。”
克制地吻了吻她鬓角,男人又道:“大夫说,堵的话,也许要揉一下……”
沈嘉凝缩着身子,感受着轻柔的力道,闭着眼睛很快便睡了过去。
******
两个时辰后,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沈嘉凝便与白夜起了床。
士兵转头回答:“有钱捐钱,没钱的捐粮食,自然也是可以的。”
老翁听罢,赶忙回屋扛出一袋小麦放到了募资框里。
身边人见状,也纷纷跟着掏钱的掏钱,掏粮的掏粮。
百姓们大喊:“一定要把吴国狗赶出凤城,还我魏国安宁!”
队伍到了一条条街道的十字路口停下,不断地有人来捐赠银子,沈嘉凝则和白夜以及几个识字的人坐成一排,记录捐赠者的姓名,以便将来刻功德碑。
如论白夜如何劝,沈嘉凝还是要亲自去主持筹钱的活动。筹钱需要记账,识字的人不多,沈嘉凝必须亲自去。
白夜只能紧紧跟在她身边,在她累得满头是汗的时候,扶着她休息一会儿。
帮忙拉布帘的,敲锣的,喊口号的,全部都是楚鹤川从军中派来的。
众人从一条街游到另一条街,喧天的敲锣声将路两边青瓦上的鸟雀引得歪头观望,振翅高飞。
一个个百姓开门出来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