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17章 转技术岗,任工程师?

第17章 转技术岗,任工程师?(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们的思路有时过于固化,认为沿袭过去的生产方式就不会犯错。”

“却没有认真思考过,是否有办法对既有的方式进行改良。”

“正如小陆现在提出的,仅仅是调整了生产过程中几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就使得效率大大提高。”

“可以说,小陆的这一创新之举,值得给予高度赞誉和嘉奖。”

这就限制了该优化方法所能产生的影响范围。

单条生产线产能提高5%,意义或许有限。

但如果整个轧钢厂的其他环节,都能总结出类似的优化模式,使全厂整体产能得到提升,

那意义就不容小觑了。

进一步推广至全国所有轧钢厂,甚至是其他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高产能的行业,

只要有心观察,通过优化流程,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穿孔任务。

需要使用一根铁丝,一次性穿过多个零件。

第一种方法,是将六个零件并排放置,用铁丝一次性穿过所有孔洞。

另一种方法,则是一个孔洞接一个孔洞地穿过去,直至穿过全部六个零件。

那将是极为重大的贡献。

甚至可以说,如果真能达到那样的效果,陆恒凭借此举成为劳模,走上颁奖台接受奖章,也绝非不可能之事。

不过要达到那种程度的效果,显然还需时日。

当前陆恒最为关注的,还是先确保眼前的成绩得以认可,为自己未来的晋升积累资本。

“果然还是年轻人思维活跃啊。”

同样是完成任务,但这两种方式,必然有一种效率更高。

陆恒正是通过对实际操作进行观察总结,在不对工人工作任务量造成额外负担的前提下,

简单调整了一下工序步骤,找到了最优解,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尽管说出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之前,没有人系统性地总结归纳这些经验,

即使有人发现了这种优化方法,也可能没有提出来得到有效推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