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团结一致(第2 / 5页)
“我之所以敢提出这个提案是因为信任自己对于情势判断并且依赖我国强大的执行力。”
”再耐心二三年等待,当各种条件皆完备之后,国之实力将大幅提升,届时无论国内问题如何解决、残余之乱或者外来侵扰,都足以应对自如.”
“彼时......”
“我们将会奠定千年帝国之基石!”
“或许上述言论显得过分自负,但却基于真实
“此言论可能略显轻浮,”
"但仍为真心想法。"
“之前之战乃由匈奴发起进攻,而秦国处于被动防守。其间对抗持续了相当长时间,在此状态下秦国能够取得胜利,实属于战略部署上的胜局。然而我可以向父亲担保说,在不远将来,我们便会彻底改变攻守形势。”
“此言虽显夸口,但却建立在充分信心之上。”
"父亲应当知悉尚书司目前正努力开展各类试验——几乎达到极致,这也是儿臣的刻意安排:旨在推动农业以及机械学界的潜在发展,以达到各种技术层面的进步.”
秦长青紧贴地面,额头紧贴在冰冷的地砖上。
他的身体绷紧,血管凸起,脸颊因为激动而变得异常绯红。
宫殿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到响声。
嬴政高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秦长青,沉默了很久没有回应。
秦长青感到喉咙干燥无比,他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并不能完全赢得始皇的认可,但他确实说出了内心的真心话。
“数百多年间各国有不少人才为应对外敌频繁调动,普通民众为了生存而进行了一些实质意义上的创新改进;然而这些变革未能有效汇总并应用至实际。因此整个社会科技发展较为迟缓。“
”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来**这项发展,或许需要花上数百年才能有所飞跃性进展."
“因此儿臣采取的是'拔苗助苗'的方式!”
"利用国家强制执行力迫使农民和机械家加快速度——从最近传来报道看,这两月以来已有不少人在该过程中牺牲,但却收效显著,不仅为农作效率带来极大改善,工具设计也有诸多进步。”
"如果这些突破真得到实际证明,在几年之间秦国生产能力和器械改良都会实现巨大增长,也为日后长城施工带来极大便利,甚至可以弥补因军队轮流造成的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