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猫好难啊[系统] 第117节(第1 / 5页)
而高个子的选手会更擅长爬静态——即手长脚长,能直接踩到、抓到下一个点,就这么稳稳地移动过去。相对应的,动态就不会太擅长。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在比赛时,其实攀爬的路线是相对固定的,因为在开展比赛之前,有专业的攀岩定线员会反复尝试攀爬路线,定下一个比较“标准答案”的攀岩线路……当然,就是因为有标准答案,所以当有的运动员不走寻常路,又偏偏解开了攀岩路线的难题时,才会显得这项运动那么地富有魅力。
至于它的另一部分魅力,自然来自攀岩本身的美感。
比赛视频在楚听乌眼前放大,左边是正常的视频……而右边,是一比一复刻后,一个仿佛肌肉扫描后呈现出的半透明动态图形,系统把伊查金在进行动作时,身体上各种肌肉、血液流动的3D图案呈现了出来。
参赛选手以得分点和完攀所用时间来决定名次——
如果没人能爬到最终的top点,那就按照每一个分点计算,共计25分,如果有不止一人成功完攀,就以达成完攀所用的时间来计算。
抱石攀岩赛使用的攀岩墙并不高,也无需捆安全绳,但难度不低。
首先,这处场地是向地面方向倾斜的,和地面呈一个夹角。
运动员攀爬时,大部分时候都得用手指、脚尖等部位把自己挂在攀岩墙上,有时改变动作,可能需要用两根手指支撑住全身。
这次比赛的定线将难点定在了开头,很多人直接在五分点折戟沉沙——即使用动态跃过去,能抓的手点不仅狭窄,而且有一个向下的弧度。
也就是说,运动员真的得用手指和手点平台上的摩擦力,以及自身的力量稳固住自己。
画面中,伊查金抬起了脚,但她并不是往前,而是抓着如今的手点,慢慢将双脚放到高处的脚点上卡住,在夹角形的墙面上转了半个圈,让双脚在上,双手在下。
然后,她以这样的姿势完成换脚,伸出手——这次直接用静态姿势抓住了五分点。
稳固住之后再放开双脚,她没有像之前那几位选手一样掉下去,而是悬挂在墙面上微微晃动。
有人能完成数个单手引体向上,但未必能在攀岩墙上挂住几秒。
楚听乌看的就是伊查金比赛这几分钟——
起始点并不难,她很快就上了墙,只是,从起始点到下一个五分点处,并没有一个静态的姿势。
楚听乌记得,她之前去户外运动爱好者夏哥的攀岩馆玩时,夏哥看她爬抱石墙,就说过:“感觉你挺擅长动态动作的?身高不低,但是很轻盈啊。”
是的,大部分情况下,矮个子的选手会更擅长动态动作——就是因为距离不够,所以得在半空中以动态的方式跃至下一个点。而因为个子较矮,体重也更轻,能卸掉额外的力量和惯性,稳住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