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刘大夏(第2 / 2页)
但是他这么一搞也把黄河北流的河道彻底堵死,让黄水全部向南流入淮河,黄河入淮,通常不是一条河道,往往漫流为巨大的扇形行洪区,使得淮北生态雪上加霜。
清朝的孙嘉淦直接大骂,“自刘大夏筑太行堤二百余里……逆水性而祸民生,亦可谓拙于谋矣。”
刘大夏对黄河的破坏,差不多都快赶上当年挖开黄河的杜充了,这个责任他甩不掉。
简而言之,这是个道德无缺,顽固保守,目光短浅,一心觉得自己是做好事,却贻害无穷的官员,类似这样的官员,大明实在是太多了。
要是选个历史人物做对比的话,杨广倒是挺合适的,杨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刘大夏则是正好相反,当世功臣,千古罪人!
“何况妥善保存档案文书乃是兵部的职责,他们说句找不到就完了?”
“就算京城兵部架格库找不到也不要紧,当年这套海图可是抄录了好几份,南京兵部那边也有,派人去取就是!”
许长生摆摆手,让人把这些话带给汪直!刘大夏也就忽悠下汪直这样不了解情况的,可骗不过他去!而且他手上还有王景弘的《赴西洋水程》呢!要是南京兵部也抵制,那就让王景弘的后人把书献上来。
把人打发走,许长生回想起刘大夏的资料来。
这个人非常复杂,从大明文人乃至百姓的角度来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官,品行正直、为官廉洁、也有真才实干,他被罢官的时候,当地老百姓流泪相送。
收回思绪,许长生提笔开始写信,刘大夏就交给汪直去对付吧,只是下西洋一事阻碍重重,光靠汪直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必须发动更多人的力量才行。
此前许长生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尚未干涉朝廷的大政策,这次正好拿下西洋来试试手。
一个时辰后,一群信鸽先后飞上天空,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
然而后世却将他称为华夏民族的罪人,说他烧掉了郑和的海图,让华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客观来说,这口锅太大刘大夏背不起,错过大航海时代是多方因素的共同结果,而他也没有烧掉海图,原因就是许长生刚才说的,烧这些东西是要杀头的,而且海图不止一份,只烧京城的没用。
郑和海图实际上也流传下来了,明末茅元仪的《武备志》里就有相关图纸,如果真被刘大夏所烧,茅元仪又是从哪儿弄到这些图纸的?
这口锅不能全怪刘大夏,另一个贻害后世的责任则铁定和他有关,弘治六年,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朱祐樘派遣刘大夏为前往治理。
刘大夏干得不错,在黄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水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水灾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