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直播结束 秦朝篇即将完结(第2 / 3页)
【功利主义的法律工具难以避免对法律的错误使用,变成了纯粹的暴力手段。《商君法》中强调“弱民”思想,要让臣民不断地为了富贵奋斗,但永远都不能得到富贵,所有力量都奉献给了国家,这违背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再者,他对“忠孝敬让”这些伦理道德的蔑视,使得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撑,无法避免遭到百姓仇视的结局。法家还主张重刑,使民不敢犯,这种高压的政策,不可避免走向极端,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商鞅看着自己记下来的要点,“愚民”、“弱民”、“重刑”、“功利”……这些都是自己变法的核心理念,若是全盘推翻,还能剩下什么?
秦孝公看到商鞅表情不对,便提醒道:“商君在困惑什么?天幕提到的问题,是天下太平后才会出现的,如今大争之世,《商君法》是最好的强国之法,切不可因噎废食啊!”
商鞅解释道:“臣不为今日担忧,却不免为将来忧虑,若是《商君法》成为秦国根基,后代子孙还能顶着满朝压力修改吗?《商君法》应更加完善,不能给后人留下隐患。”
孝公却笑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商君难道能管得了百年后的事!”
天下诸国林立,有识之士游走在诸国之间,游说诸侯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家不看好,便换下一家。更多的人只愿意为赏识自己的国君效死,不惜对故国倒戈一击,比如商鞅对魏国,比如张仪对魏国,比如吴起对魏国……
当时的士人信奉的理念也不是后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而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
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伍子胥,他本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因为直谏被楚平王杀了,他便逃到了吴国,后来帮助吴国攻破楚国都城,掘棺鞭尸楚平王!这种事放到后世的朝代,他得被文人的吐沫星子淹死,但在当时却不算什么。
那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因为得始皇信任,蒙恬蒙毅会为了不辜负始皇而自杀。与之相反,叔孙通多次更换主家,也不耽误他成为“儒宗”。
反倒是屈原那样,被楚怀王辜负,被楚顷襄王流放,最后还愿意为母国而死的人才是少数!
【事实上,秦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还是民心所向。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兴建筑,肆意征伐导致徭役繁重,这远远超过了当时社会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把人民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求生存,才是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的真正原因。】
评论区
“是啊,老百姓才不管你上层统治者是人是鬼,用什么学说治国,他们只想吃一口饱饭,谁能让他们吃到饭,他们就拥护谁。”
“若是没有农民起义,六国贵族根本组织不起多少人手。只要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几十年后,百姓就会慢慢忘记六国,只记得自己是秦人。”
秦朝虽然已经统一了天下,但人的思想不是那么快便能改变的。当时的人根本没有忠君爱国的意识,胡亥倒行逆施,不是明君,他们也不过是像过去一样换个能赏识自己的主君罢了!
【秦王朝统一后,息兵罢战休养生息,才是经历五百年混乱之后,所有人的普遍愿望。但军功爵制却推着秦王朝继续开疆拓土,用更多的土地来兑现承诺给百姓的爵位财富。尽管有些举措是形势所迫,比如北上防胡、修长城、开发岭南等,但这些举措却与人心思定的大环境相违背。】
【因此,法家文化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却无法满足和平年间最广大民众的需求。】
始皇心里默念:“休养生息!”天幕不知提了多少遍,他早已刻到了心里。
听懂天幕意思的百姓们目露期待之色,皇帝陛下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我们真的不想打仗,不想再背井离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