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重要文件(第1 / 2页)
就一般情况下来说,文件的保密程度与其重要性成正比。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保密等级较高的文件通常会受到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慎重对待。
这份文件却不同,虽然它的保密等级极高,但负责此区域数据管理的工作人员却完全不知道这东西的存在。据说,在找到这份文件的时候,欧阳矩不得不先把文件存储柜里的老鼠给驱赶开。
这里的相似指的并非是其习性,而是人们各自的认知与观念里背后扎根的,某种更高层次的概念。
这样的表述或许有些抽象,不妨我们再换一个更加具象化的表述。
原本生活在济德市内的三万余人好像在一夜之间全部死去,又同时变成了某人手里可供随意差使的傀儡。
正如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傀儡一般,他们不再具有种意义上自我思考的能力。好像同时失去了自己原本独立的人格与各自固化的思想,只能按照操纵者已然发出的指令行动。
他们不再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说,寻常人在在处理此类历史重大事件的录入工作时,还会在语言的表述,语言的准确,以及篇幅的长短三者间做出权衡。那么这时的济德人便只会紧咬着事实不放,全然摈弃了除此以外其余的任何东西。
曾有过在政府从事相关文职工作经验的人或许清楚。就通常情况来说,服务于地方政府的文员在查找,编写,转录某个历史上确切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都会尽可能使用相对准确的语言对该事件进行描述。
由于某些历史遗留因素,济德市在这一点上由是如此。
过分严苛的求实态度几乎渗透了济德市政府的每一个孔隙,没有人知道这种严肃到几乎有些病态的作风究竟从何而来。
早些年里,他们所处的这个国家曾平白丢失了一段时间的历史。这时间并不算长,却也没有短暂到可以使人无视的地步。因为这个原因,济德市的历史出现断层,那时发生的事情很多已不可考,济德市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模样的缘由,因此也不可再做追溯。
后世人只晓得在发生了那件事情以后,原本寂寂无名,沉默坐落于山脉里的济德市竟摇身一变。不仅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长里彻底替换了原本济德市的领导层,甚至当地幸存下来的民众几乎也在一夜之间全然性情大变。
唯独只这件事情例外。
不同于济德数据库中保存的其余记载,有关于五十年前发生在王家的那件事情,记录人把原本作为文章骨架的事实换做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不留情面的说,孙守成简直可以将这篇文章类比于某类大学生提交上来的毕业论文。
古怪,实在是古怪。
除此以外,政府数据库管理人员对于这份文件的态度也着实耐人寻味。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地级城市,那时的济德市内统共有三万余名群众。或许是因为这里地处于内陆,在近现代社会初步建立以后,旧时代的封建与糟粕仍统治着这座城市。
人数虽多,但植根于这些本土群众观念里的恶习大致都相似。这思想如同树,构筑了他们的骨髓,又将自己的根系侵占到他们的血脉里。
他们同样的麻木不仁,同样为虎作伥。但不管怎么说,这里毕竟生活着整整三万余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恶念,虽说相似,虽说本末同流,但其延展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丑恶的五花八门。
直到历史的径流无端被生生截停以后。
生活在这里的三万余人开始变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