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志存高远(第2 / 4页)
如今杨安玄已经和苗儿订下亲事成为自家女婿,推广儒学自己自会全力相帮,若是他要兴兵争夺天下,孔家当如何自处?
孔鲜道:“大人,安玄除了办校兴学外,还有意整理儒家失散的典籍,校正流传的经书,编撰成‘儒藏’,作为儒家著作的总汇。”
孔懿的注意力立时被孔鲜的话所吸引,道:“此乃造福千秋的大事,弘文庄这些人手怕是不够,老夫要请几位朋友前来相帮。”
看了看孔鲜,孔懿道:“鲜儿,编撰‘儒藏’之事甚大,需时长久,为父年岁已大,若生前不能完成,你要继续完成此事。”
孔鲜起身郑重应诺。
杨安玄拱手谢道:“岳丈过赞了,小婿不敢当。”
孔懿捋须感慨道:“老夫在曲阜遵循先人教诲,教书育人推广儒学,但人力有限,所教之徒不足百人。安玄你在雍州兴学,受益者数以万计,远胜过老夫。”
孔鲜笑道:“愚在颍川郡兴学,建学庠十八处,招收蒙童二百一十七人,已颇感自豪。”
杨安玄道:“愚有意在今年之内每县建学庠一处,以后再逐渐扩增,争取让雍州孩童有半数能入学识字。”
孔懿提醒道:“老夫听鲜儿提及你的施政之策,除了兴学外,还有募军、整道、修水利、建驿站等诸事,会不会摊子铺得太大,钱粮从何而来?”
杨安玄道:“愚深感儒家经典散失、礼仪不存,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等祭祀仪式皆不齐全,愚想请岳父在编撰之余补齐这些礼仪。”
孔懿眼中兴奋之意大作,无论是修撰儒藏还是完善儒家礼仪,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作为孔子第二十五代孙,他活在先祖的光环之下,承爵奉圣亭侯,一生致力读书育人,推广儒学,却声名不彰。
东汉末年孔家一枝迁居会稽山阴,永嘉南渡鲁郡为胡人所有,山阴孔氏反受朝庭重用。
“再穷也不能穷兴学之事”,杨安玄笑道:“岳丈放心,小婿会量力而行。”
孔懿不再细问,道:“你建弘文庄招纳儒士,又想纳百家争鸣,弘文庄怕不能容纳这么多人。”
从内心讲,孔懿还是希望杨安玄独尊儒术,其他百家点缀一下即可。
杨安玄脑中浮现前世综合性大学的场景,道:“弘文庄只是第一步,小婿有意效当年齐国建稷下学宫,广纳天下有识之士。”
孔懿深深地望了一眼杨安玄,齐国建稷下学宫是集天下贤士谋略,富国强兵、争雄天下,杨安玄在雍州大力兴学,莫非也意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