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 > 第三百二十五章各怀心思

第三百二十五章各怀心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自桓玄篡位以来,豪杰并起,主公起义师于京口,恢复晋室,功在社稷,天下无人可比……刘毅夺取江陵,迎回天子,此时难与争锋,何妨暂且避让……毛家虽拥宁益之地,但不知存恤百姓,不足为虑;唯雍州杨安玄,雄才大略,屡败胡兵,此主公之敌也……”

刘毅夺取江陵救下天子,天子的几道诏书让刘裕大为紧张,天下大事悉决于刘毅,岂不是把刘毅置于自己之前。

益、宁、梁三州尽入毛家之手,问题倒是不大,杨安玄授雍、北青州刺史,北青州为燕国所占,杨安玄只得其名。因为争夺益州,杨安玄与毛璩反目,两人都无法顾及荆州。

刘裕与刘毅是旧识,知道刘毅野心勃勃,不甘于己下,前次自己借机夺了他的青州刺史之职,此次刘毅借天子名义扳回一局。

荆州重地,控制长江中游,地广人多,物产丰富,绝不能让刘毅占据。但让自己的亲信前去,必然遭到刘毅的反对。

刘裕拿起武陵王的信,信中委婉提出朝廷既已任命司马休之为刺史,理应让他前去赴任。

私心里,司马遵曾想过天子若是命丧在桓玄手中,自己登基为帝,定然重用贤良,中兴晋室。

可是,天子福大,居然平安无事。想到这里,司马遵无声地叹了口气。

二月一日,东堂,朝议。

武陵王司马遵提出从即日起搬出东宫,前往东城大将军府居住。大将军府,原来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住所。众臣商议派天子仪仗速速迎回天子。

朝议的重点由谁接任荆州刺史,虽然司马休之从南燕逃回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那时荆州被桓玄所占,司马休之不过是占个空衔,如今江陵收复,这荆州刺史的位置各方都要争上一争了。

司马休之是司马氏为数不多的英才,让他前往荆州坐镇,假以时日会成为皇室的有力臂助。

想起当初京口起兵,众志成诚,如今功成名就,各人都有了小心思。

孟昶虽与自己一同起兵反桓,在朝堂上更加偏向司马氏,此次提议郗恢接任荆州刺史,谁都知道郗恢是孝武帝的近臣,对司马氏忠心耿耿,与其让他任荆州刺史还不如刘毅。

刘裕犹豫未决,他在等刘穆之的信。自起军以来,诸多大事都是仓促决定,但刘穆之总能妥当处置,刘裕视之为心腹,凡事都询刘穆之的意见,而刘穆之的应对总让刘裕称心如意。

酉时,刘裕正在吃饭,听到刘穆之派信使到来,连忙推开案几起身前往书房看信。

丹阳尹孟昶推荐祠部尚书郗恢,五兵尚书董怀推举冠军将军刘毅,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奏道:“荆州位置重要,需重臣镇守,不可仓促决策。”司马遵知道王谧在暗示他跟刘裕商量。

桓玄逃出建康后,王谧因党附桓玄受朝野议论,众人认为当诛,王谧大为恐惧,逃往曲阿。

刘裕记念当年之恩,特意致信给武陵王替王谧求情,并派人把他接回朝廷。王谧感恩戴德,在朝堂上替刘裕出声。

京口,刘裕收到武陵王司马遵的来信,询问他对荆州刺史的人选意见。

以徐、衮、青三州刺史的身份坐镇京口,刘裕收拢北府旧部,吸纳流民屯田,逐渐恢复了京口一带的生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