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近乡情怯(第3 / 4页)
看题跋,原来是庙下人汪某为庆祝母亲80寿辰而建,不禁颔首而赞。
他在溜光干净的石板上坐下来,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身上穿着崭新的蓝布粗衣,脚上穿着妈妈缝制的千层底布鞋,跟着长他五六岁的姐姐,在石子路上一步一滑,痛得直甩脚脖子。
小男孩看到这凉亭,就如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坐着不肯起身,最后还是姐姐将他背在了身上,去15里外的分江关拜年,见那个屠夫一样四肢粗壮的做疖毒医师的外公。
由于小男孩穿了新布鞋无法走路,姐姐又无力全程背他,聪明的姐姐想了个办法,不走石子铺就的官道,而是抄近道走了软软的田塍,再翻过老鼠山,就到了外公在云龙江边的诊所。
时月已有好几年没有这么近地细细端详过这座大山了。
甑山,你好吗?别来无恙否?
秦时月对它,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
小时候,它让他高山仰止,浮想联翩,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
他老是伏在二楼的窗洞里,对着高及天际的大山痴想:那山里面住着什么?除了豺狼虎豹,还有没有神仙老道?那山背后呢,又有些什么?
这个小男孩,就是当年的秦时月。此刻,回忆塞满了他的心里。
秦时月抬眼看那庙下村,还有村庄上面的甑山。
正值雨过初霁,层层峰峦在袅袅升腾的白云间若隐若现。
时月重新上马,循着石子路官道,沿甑山溪直上庙下村。
在他右首的田畈尽处,有一座叫作黄山的小山,约有两百来米的高度,像道屏风一样横着,为庙下村阻挡着西北风。
成人后,秦时月每次清明回乡祭祖,远远地见到它,就会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秦时月在“寿萱亭”畔勒住了缰绳,让马在沟中饮水,自己进了亭,欣赏石柱上的对联:
小坐息肩跋涉暂忘行旅苦,长亭纵目溪山好作画图看。
胡不遄归倚门有母,似曾相识倾盖而谈。
且自宽怀闻道人生原寄旅,何妨歇脚须知世路更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