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去京城(第2 / 3页)
一日两日这样,时日一久,杨氏自然会心软。
大人的事,也怪不到孩子身上,其实也怪不到大人身上,只能说一句巧合。
刚好是在蓉宝嘉宝出门时闹起来,偏偏事发生的时候杨氏跟赵老四都以为两人在刘氏家。
真论起来,只能怪蓉宝嘉宝自己,可心里清楚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又是一回事。
这就像一根鱼骨头,看着细,但想硬生生拔出来一点办法都没有。
除了银钱,她手上的好东西也不少,首饰布料折价出去至少有个几十两,一部分是跟杨氏一块去买的,另一部分都是杨氏送的。
还有一些好砚好笔墨,年年都有新的,从来没断过,赵四郎赵五郎两个读书人沾了四房不少的光。
赵氏心思细腻,杨氏给过来的东西她心里都有数,也常常在赵五郎跟慧姐面前说起。
人不能总把别人的好心当成理所应当,越亲近,越要心里有数。
杨氏送东西除了看在几房的面子上,有时也随着自己的心意,赵老四最喜欢赵二郎,她分东西的时候就会多给一点,布料首饰、笔墨纸砚都有。
……
不止赵五郎要进京,杨章和杨章义两兄弟也要一块过去跟着堂哥读书。
杨氏这个当姑姑的做了不少护膝、衣物,又用狼皮做了两件小褥子,坐车可以盖在身上防冻,足足装了三个大包袱,顺便把赵老四在南阳买的玉佩用绳子穿好,装到盒子里一块放进去。
还有他们爱吃的腌菜跟酱菜,路上的干粮赵氏也做了不少,杨氏还费大价钱买了一头羊回家做卤肉。
赵二郎现在不能用,总会娶媳妇生孩子,有用的上那天。
赵二郎也知晓轻重,在兄弟之间从来不说这事,只暗暗把小婶的好记在心里。
晴姐慧姐得到东西都差不多,但琪宝又格外不同,总能比姐姐们多几样,她年纪小,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对。
只有赵老四能猜出杨氏的小心思,有时笑话她小孩子脾气。
可人就是这样,有喜欢和不喜欢,有脾气有性子,杨氏原本因为蓉宝嘉宝生病的事对二房芥蒂颇深,但赵二郎一有时间就陪着蓉宝嘉宝玩,背着她们到处走,从县里回家偷偷买一些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