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枪决服膺(第2 / 3页)
前线吃紧,节节败退,而且晋军表现实在不佳。
黎嘉骏吸着鼻子反驳:“我从来不为那些哭!”
卫立煌的到来使得中央的工作人员再次向山西波动,人是一波波的流动,就是没等到记者撤退的机会。
然后一路颠簸,奔逃,他教她报务,带她东奔西走,嫌她笨,骂她蠢……却从没放弃过她。
黎嘉骏已经习惯于耳熟任何名字然而并无卵用了,这必然也是个名将的,而且似乎并不在贬义词阵营,原本这位卫将军在河北平汉战场还打得火热的,这时候十万火急的过来,状态倒也进的快,立刻筹划上了。
就是现在跟着康先生,也是他一手促成。
校长也挺苦的,这时候谁手头松啊,东挑西拣,派来了卫立煌。
原来在平型关的时候,康先生曾与另外一位战地记者跟着战地联络官前去视察高桂滋的阵地,正面战场之惨烈震撼到了他们,而高桂滋数次求援不得这事也让联络官在两位记者面前颇为没有颜面,这才迫于压力给了后面黎嘉骏曾见过的两个新兵连。
她还记得那时候他正要喷她,却发现她已经按下了快门,于是他的话就变成了:“黎嘉骏!诶!怎么!人物像怎么可以这么随意,我们衣冠不整呢!”
他在太原等嘉骏,本是有些刻意的。
此时黎嘉骏已经嘎嘎嘎笑着跑开了。
正当黎嘉骏惶惑不知去处的时候,《大公报》却再次冒出头来,记者康集康先生竟然由上海大公报派来,正与嘉骏在太原遇上。
可这个人死在她面前了。
就连老总阎锡山都已经豁出去自认不给力了,平型关战役一结束,他就开始哭着找中央求援,以前那股子倨傲劲儿奸猾样全没了,求援信通篇都是“我不会打仗我有罪”,最后哭求中央派个战神来。
雨又大了起来。
除了丢阵地,就是溃退,血战少,捷报少,功绩更少。大仗、大捷都是友军打的,三晋大地数十万地方军,打了快一个月却好像自己才是客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己的阵地上抛头颅洒热血。
黎嘉骏停在旅馆的门口,想在进去前平复一下心情,却不想正撞着康先生一边穿着外套一边往外走,他没打伞,正甩着帽子上的雨,一看到站在门口的黎嘉骏,愣了一下:“小黎你……怎么哭了?哎这雨真是下得人心情都不好了,来,擦脸。”他掏出手绢,也不等黎嘉骏接,就直接伸手过来抹她的脸,力道挺重,把她的脸都揉成一团,本来没掉的鼻涕都揉了出来,还嫌黎嘉骏不够狼狈,康先生边揉边道:“我闺女跟你一般大,也是个水做的姑娘,动辄伤春悲秋的,哭花落哭草折,她爹上战场都没见她那么伤心。”
于是照片里周书辞的表情就不怎么美好,但还是看得她笑了出来,她那手指尖点了点里面那张不高兴的脸,将照片收了起来,另外翻了翻,还有一张有他的背影,便也抽出来放在了一处。
看地址,他是安徽人,只能先把家信附着阵亡通知寄过去了,只希望他不是独子,否则真是惨剧。
她很不愿意让一种情绪纠缠自己太久,可事实上她总觉得非常揪心,大概是因为周书辞是特别的,还死在她面前。不是那些脸谱,也不是那些路人。
周书辞死后,维荣也消失不见了,或者说他消失得比周书辞还早,阵亡名单里也没有人,失踪人员还是黎嘉骏给报上的,可以想见生还的几率并不大,最后她只能保存着周书辞的随身用品,不多,也就一个小包,一封湿了的家信还有个小钥匙扣和证件什么的,再没其他。
他给她的记忆太鲜活,他从石桌旁站起来,葡萄藤的阴影在脸上游弋,他说他来接她,而那个时候,她早已放弃等待大哥所说的那个友人,穿得像个大山里的来客,正准备跟着难民大军逃出沦陷的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