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清“之视民如草芥,则民视”清“如寇仇!(第3 / 6页)
“被逼得没办法的农户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知府大人和当地豪绅的示意下,开始去种“挣钱的玩意!””
“老家,在鲁东,乐昌一带,老家还有祖宅和一些良田,一家连老带少,不到十口人,虽然不见得富庶,但至少不至于饿死……”
“回到老家的第二年,祖父就死于病榻,他死时,还跟我说,无论如何,张家子弟,应铭记祖荫,勤勉读书,忠君报国!”
“他至死也没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大清已经完蛋了,那样的王朝,不值得他效忠。”
“祖父的话,我爹记在了心里,他努力种田,让我拼命读书,考取功名,为我祖父平反……至于家中众人的生活,有那几亩良田支撑,应该是不必担心。”
“但他错了。”
“打了几场败仗后,大清投降了。”
“我祖父本来在当时的水师军中,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官。”
“但水师中的官吏,多为八旗贵族子弟,他们不会承担罪责……最后这战败的罪责,经过层层推诿,竟然落到了我祖父头上!”
“他们竟说我祖父……是汉奸!”
“我祖父,是汉奸?”
“大清没战败之前,农户的各种苛捐杂税,本就不低,战败之后,各种杂税,竟然翻了几番;当年乐昌一带的知府,也是个八旗贵族子弟,他一边帮大清收税,一边为自己敛财。”
“当地的土地豪绅,更是争先恐后的巴结他……他们狼狈为奸,
“那位知府大人,敛财的手段高明,心肠更是狠辣,乐昌一带,当年有大量未开荒的荒地,攥在朝堂手里,知府大人,就先把那些不好开垦,并且就产量极低的荒地,先都放给当地豪绅,豪绅们,收了土地,又转头把这些荒地,卖给农民!”
“当地农民,知道荒地不好开垦,但看着连年高涨的税收,不买下这些荒地也不行了,不买荒地,交完了税,自家半点口粮都不剩,只能活活饿死!”
“但那些农户们,刚拿到土地,一茬粮食还没来得及种出来,知府大人,就宣布涨了土地的税粮,那些农民们,之前攒的钱粮,都拿去换了荒地,家中哪还有余下的钱粮,没了钱粮,怎么办,拿地去换……破产,欠债,沦为佃户,长工,在地主家,当牛做马,家破人亡。”
“那些贵族子弟,带头往北逃的时候,是我祖父这个文官,带着他的亲信,和那些洋鬼子对抗,他满身的伤疤,缺了一条腿。结果,那些带头逃跑的贵族子弟,不是汉奸,我祖父,倒成了汉奸。”
张云匪,气极反笑。
“我祖父,被关押进大牢。”
“关了几年,家里散尽家财,才把他换出来。”
“虽然出了大牢,但他也没了官位,孑然一身,带着我们一家人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