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众矢之的(第2 / 4页)
推荐小说:
换做以前群相制时代,李隆基看那个宰相不爽,可以直接开怼,因为还有其他宰相撑场面。
所以,这就叫你得到了安乐的生活,却也必须让出一些东西来。
现在突然出现那么多人声讨杨国忠,绝不仅仅只是杨国忠真的在洛阳把规矩给坏了,而是权倾朝野的右相在背后发力了。
右相不是摆设,更不是谁都可以踩几脚的。
当然,如果只是右相发力,还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波澜。
这种相对简单的权力结构,对皇权的制约是更大的。
例如大宋,对宰相的权力是进行了多份切割的,在官僚集团内部也加强了权力制衡。
大明在官僚集团内部的制衡结构上,算是继承了大宋。
甚至直接将宰相剥夺了,军国大事的批阅,一律大明皇帝亲自来,没有大明皇帝的批红,只能干着急。
地方上权力结构分割得更彻底,司法、行政、军政和财政,大多进行了切割。
像杨慎矜这种不依附于右相的人,这一次也站出来了,那杨慎矜的人,自然也会站出来。
也就是说,杨国忠把右相得罪了,把朝堂上那些真正正直的大臣也全部得罪了。
倒不是说洛阳那群人是冤枉的,而是杨国忠办案的程序简直是一股咆哮的泥石流。
但大唐还没有完全得这么细,甚至在玄宗一朝,有开倒车的现象。
地方做大,朝廷群相制度被废除,政事堂被搁置,中书令职位被确实,李林甫可独断朝纲。
这些都是天宝年间权力失衡的表现。
这让李隆基个人很舒服,但李隆基也必须遵照一点:权力妥协。
例如李隆基不会随意否定李林甫的意见,因为他在治国方面已经过分依赖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