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弑君(第2 / 8页)
赵策英对此法颇感赞同,明明只是打扮上的巧思,但却能有如此之多的实际应用,让他很是佩服。
“皇上,诸位大人,打扰了。”
而后墨兰表明了来意,
“太中大夫夫人方才来送了亲手煲的乌鸡汤。
议事殿中,比之朝堂之中少了一些讲究,大家也都借着这个规矩‘畅所欲言’了起来。
长兴伯成了曹党的尖刀,在怒斥着新帝此举与礼法不合的同时,给出了他认为的正确解决方式。
国公是先帝给的恩封,比之寻常国公早已是高一等,提为王也未尝不可,但太上皇……成何体统!
赵策英也没有全盘否决,只是他在委婉的暗示,若想让此事翻篇只需要曹太皇太后归还玉玺、不再垂帘听政。
除去两位曹姓国公拒不退让以外,其余支持太皇太后的官僚、勋爵却开始了思考并权衡起了利弊。
曹太皇太后的笑容愈发的收敛不住,她张了张嘴、控制了一下五官与表情,大悦道,
“好。”
从今往后,这皇城内便是她一人说的算了。
……
此时的赵策英刚下朝,正在议事的书房之中与一干重臣再议所谓‘礼仪’一事。
天平似是开始一边倒的时候,敲门声响起。
来者,是已经有孕两月多的皇后。
她习惯性的带着帷幔,饶是对着诸多男眷倒也没有任何的不妥。
而且,皇后早已如此打扮多日。
帷幔自带的半神包裹与边界感,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留了足够的空间、以让贴身侍女与皇后本人保护好她的肚子。
六部尚书除去工部的都来了,御史台的人无论品阶、只要是谏言得到过采纳的也来了数位。
盛紘、以及其三子,连带着诸位同僚,与曹党中的能人干将自然也就位。
两位曹国公,执掌近半数兵权的英国公,在文臣之中颇有威望的辅国公,主打当个挂件但不能没有我的齐国公,没什么存在感、平时非初一十五也鲜少上朝的梁国公也都在。
侯爵、伯爵也有几位,如和葛老尚书家三子说亲了的靖海侯、其嫡女嫁给了盛长枫的中山侯、在与顾家议亲的承平伯,和为人死板、纯粹是自来水的反对新帝恩封其父亲为太上皇的长兴伯。
与其说是私人议事,倒不如说是顶层官员在散朝以后,又拉着皇帝强行继续上朝。